元旦假期開始,各大新勢力車企陸續發布月度和年度交付量數據。從數據來看,大多數車企的交付量創下新高,“漲”聲一片。然而,不同車企的漲幅大不同。在“蔚小理”陣營中,不管是去年12月的交付量還是2023年全年交付量,3家車企已拉開明顯距離,尤其是理想汽車與小鵬、蔚來兩家車企。而且,小鵬、蔚來、零跑等車企均未完成年度銷量目標。
具體來看,當下新勢力陣營中,理想汽車已遙遙領先且優勢明顯--12月理想月銷首次突破5萬輛,為5.03萬輛,同比增長137.1%。2023年全年累計銷量37.6萬輛,成功摘得造車新勢力2023年銷冠,也是唯一完成2023年年銷目標的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CEO李想發微博表示,2023年目標全部達成,2024年將繼續挑戰成長極限,銷量目標為80萬輛。
位列當月造車新勢力新車交付榜第二位的是小鵬汽車,歷時一年多的組織架構“斷崖式改革”,小鵬汽車走過了上半年銷量低迷,下半年持續回暖,已連續3個月實現交付增長,去年12月同比增長78.13%,再次突破2萬輛。2023年全年,小鵬汽車共交付新車14.16萬輛,同比增長17%,但未完成年度銷量20萬輛的目標。
蔚來汽車去年12月新車交付量為18012輛,創歷史新高。總的來說,蔚來汽車沒有延續前兩個月的增長勢頭,同比增長了13.9%,但增長幅度稍顯遜色。累計銷量方面,蔚來汽車全年累計交付160038輛,年度銷量目標未完成(25萬輛)。
零跑汽車近幾個月銷量令人有些意外驚喜,剛剛過去的12月共交付新車18618輛,連續創下新高,同比增長119%。累計銷量方面,零跑汽車2023年累計交付144155輛,未完成年度20萬輛的銷量目標。據悉,今年是零跑汽車成立的第八年,過去的一年中,零跑依然堅持“全域自研”,并在產品、技術、品牌等各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績。雖然從T03小車開始,性價比便始終是零跑的主打招牌。不過目前零跑的銷量結構已經發生變化,高端車占比正在快速增長,品牌向上初具成效。
相比于實現銷量增長的企業而言,2022年登頂新勢力車企銷量榜的哪吒汽車遭遇了滑鐵盧。2023年12月僅交付5135輛,同比環比均斷崖式下跌;全年累計交付127496臺,不僅沒有完成25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標,相較2022年15萬余輛的年度數據也下滑明顯。1月2日,哪吒汽車CEO張勇發微博稱,“2023年做得不好,原因很多,大的方面有以下幾點:新老產切換時沒有銜接好,節奏亂;新產品上市定價過高,下半年雖然調整到位了,但喪失了先機;虧損的產品線大幅度調低產量;傳播方式老舊,有好的東西說不出去;營銷總部集權管理力度軟弱。”他表示,2024年將兼任營銷公司總經理,做好現有產品線的調整和渠道升級,海外市場加速前進,全面改進營銷傳播以及用戶溝通方式。
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2023年是冰火兩重天的一年,內部分化明顯。尤其在車市價格戰之下,不少企業盈利下滑,嚴重的甚至走向破產。比如,曾經與蔚來、小鵬、理想合稱“新勢力四小龍”的威馬汽車,就在2023年10月宣布破產重組。此外,天際、自游家NIUTRON、恒馳、愛馳、雷丁等造車新勢力也先后曝出經營不善,陷入生存危機。但盡管新勢力倒閉潮迭起,還是不斷有新的玩家跨界入場,這其中有自帶流量的小米汽車,還有背靠百度和吉利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極越汽車等。
更為關鍵的是,新勢力車企還面臨著具有傳統造車基因車企的競爭。2023年,比亞迪銷量一騎絕塵。數據顯示,2023年12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4.1萬輛,累計實現銷量302.44萬輛,同比增長62.3%,成功實現了年初定下的300萬輛的銷售目標。上汽集團緊隨其后,全年銷售新能源車112.3萬輛,打開百萬輛大關。埃安排在第三位,2023年銷量48萬輛,同比增長77%。這些車企的銷售數據已經明顯超出新勢力。而其在技術積累、資金鏈條、營銷網絡等方面的實力,更決定了其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地位。
優勝劣汰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過程。鼎盛時期的2018年,中國曾有超過487家電動車制造商,但到了2023年,正常經營的新勢力車企僅剩50家左右。可以預見的是,2024年中國車市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市場正在朝著頭部化、品牌化、規模化方向發展,那些具備良好資金鏈、銷量規模、品牌影響力的企業,才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記者 岳倩)
轉自:中國質量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