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國潮品牌,一機難求”的現象引起了廣泛關注。以衛星通信手機為代表的國潮品牌,在市場上大放異彩,備受消費者追捧。這一現象不僅彰顯了國潮品牌的崛起,更驗證了創新在支撐國潮品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近日,國資小新、國資委網站及《國資報告》雜志社共同發布“2023年度央企十大超級工程”,中國電信發布的手機直連衛星產品入選。2023年9月,中國電信發布消費級5G終端直連衛星的雙向語音和短信運營級產品,國潮品牌為應急、交通、航海、航空、礦業等行業及大眾用戶提供了應急和保底通信能力。
擴大信號覆蓋范圍
“我熱衷于登山和自駕旅行,一臺衛星通信手機能讓我的旅程更加安心。”對于熱愛戶外探險活動的王女士而言,手機衛星通信技術在地面網絡難以覆蓋的區域展現出強大的通信能力,其吸引力不言而喻。
“國潮品牌,一機難求”吸引了諸多創新者加入這個新賽道。繼華為公司之后,近日,榮耀公司宣布,該公司也成功搭載了中國電信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這一突破性的技術進展,使得榮耀公司相關手機實現了直接連接衛星,進行語音業務運營。
將衛星通信功能集成至手機,無疑是一項雄心勃勃的創新。與距離地球3.6萬公里的衛星進行通信,需要終端發射高功率信號,尤為艱難。我國一直以來都在積極推進衛星通信技術的發展,中國電信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之一。此前,華為公司已經成功實現了手機直連衛星語音業務運營,如今,榮耀公司的加入,使得這項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和應用。
“我們已經攻克了天線體積、通話續航、通信體驗三大技術難題,希望提供給消費者體積較小、信號穩定、較為省電的手機衛星通信體驗。”榮耀公司總裁趙明表示。
早期受困于技術的限制,衛星通信手機只能實現簡單的短信接收功能。如今,隨著中國電信與華為公司、榮耀公司等手機廠商聯合攻關,一些手機已經實現了衛星通話功能。“衛星通信手機可以在沒有無線局域網和移動數據網絡覆蓋的戶外無遮擋區域,支持在天通衛星網絡下繼續使用電話、短信等基礎功能。”湖南長沙吾悅廣場一家手機門店的工作人員介紹,當用戶處于荒漠無人區、出海遇險、地震救援等無地面網絡信號覆蓋環境下,使用衛星通信手機可向外發出信息或通話,并支持一鍵生成軌跡地圖。此外,榮耀公司宣布,其衛星通信手機的測試范圍涵蓋了30多個省級行政區,遍及100余座城市,甚至深入可可西里、黑龍江漠河、新疆庫木塔格沙漠、貢嘎山等邊遠地區,從測試效果看,基本滿足了人們的需求。
突破關鍵技術難題
創新是國潮品牌的核心競爭力。衛星通信手機的出現,就是國潮品牌在技術創新方面的一次突破。
2023年,中國電信與華為公司攜手合作,率先將衛星通信服務帶入大眾日常生活。這一手機直連衛星業務,是基于中國電信自主研發的天通一號衛星提供的服務。目前,華為公司圍繞相關技術提交了名為“用于衛星下行傳播預測的方法和系統”“一種衛星通信的時延指示方法及裝置”“一種北斗通信系統中加密方法、系統及相關裝置”等發明專利申請。
功耗問題是衛星通信在終端上的痛點。榮耀公司研發團隊為了優化功耗,借助衛星通信鏈路上各個模塊,設計了完整的低功耗方案,連接衛星后待機功耗可降低50%。圍繞相關技術,榮耀公司提交了多件專利申請。
針對業內專用衛星終端的芯片解決方案占板面積大,落地手機困難這一問題,我國企業進行了大量創新。傳統的衛星通信終端,為了減少衛星發送到地面的電磁波信號的損耗和電離層影響,通常采用外置鞭狀天線。華為公司實現了內置衛星天線,大幅簡化了硬件方案,實現小型化目標。而榮耀公司研發團隊采用線極化設計和鍍金工藝,實現了更小體積,性能上與專業衛星電話效果接近。目前,榮耀公司圍繞相關技術提交了10余件發明專利申請。
除了上述企業,我國國產手機品牌中興通訊、OPPO、vivo、小米等紛紛加大創新力度,布局衛星通信相關專利,以搶占未來通信市場的制高點。目前,這些企業在衛星通信專利申請方面的布局已初見成效,為我國衛星通信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分析普及推廣項目衛星互聯網課題組(下稱課題組)發布的《衛星互聯網關鍵技術專利分析研究》報告顯示,在5G通信標準推進過程中,國際標準組織“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提出了“支持非地面網絡(NTN)的新無線/新空口(NR)”,其中,如何實現衛星高速移動以及高傳播時延場景下的衛星互聯網通信成為支持非地面網絡接入網面臨的核心問題。
課題組以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披露的32萬多件標準必要專利數據為篩選依據,從1054項關于 NTN移動性管理技術的專利申請中篩選出112項重要專利申請。對于支持非地面網絡通信體制相關的技術分支,我國通信領軍企業中興通訊、華為公司、大唐電信等均有一定的技術積累與優勢。
衛星通信進入萬家
目前,中國電信已聯合華為公司、榮耀公司、小米、OPPO、vivo、中興通訊、魅族等廠商,推動消費級衛星電話成為旗艦標配。榮耀公司旗艦手機總經理李坤表示,未來,衛星通信會成為更多手機不可或缺的功能,手機衛星通信技術將會從嘗鮮逐漸走向普及。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創新不斷落地,我國衛星通信領域迎來更多利好消息。《中國衛星遙感及應用產業發展藍皮書2022年度報告》顯示,我國衛星遙感及應用產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正逐步顯現,2022年貢獻度達2300億元,其中直接效益420億元,間接效益570億元,帶動效益約131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企業在加大創新的同時仍需加強專利布局。“作為國內通信領域領軍企業,應時刻保持前瞻意識和危機意識,勇于承擔后續的增強版5G支持非地面網絡、6G支持非地面網絡標準化使命,必要時可以建立產業聯盟,增強我國在支持非地面網絡標準化技術上的競爭力和話語權。”課題組研究人員表示。
業內專家表示,要真正走在世界衛星通信技術的前沿,我國創新主體還需各方共同努力,不斷突破關鍵技術,加強專利布局,推動產業創新。(記者 陳景秋)
轉自:中國知識產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