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只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債券有望面世。日前,中國銀行發布董事會決議公告稱,擬分批次發行減記型總損失吸收能力非資本債務工具,發行規模不超過150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
市場人士認為,這是我國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進入TLAC達標實施階段的重要信號。發行TLAC債券提升損失吸收能力,是提高我國金融體系穩定性、降低系統性風險的重要措施,可以提升我國大型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造血能力”,也將進一步豐富我國債券品種,為金融市場發展帶來正面影響。
五大行均入選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
TLAC是指,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進入處置程序時,能夠通過減記或轉股的方式吸收銀行損失的各類合格工具的總和。總損失吸收能力非資本債券(下稱“TLAC債券”),則是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為滿足TLAC要求發行的、具有吸收損失功能、不屬于商業銀行資本的金融債券。
TLAC及TLAC債券的出現,與國際金融監管改革息息相關。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防范“大而不能倒”成為反思危機教訓、完善金融監管體制的重要內容。
國際組織金融穩定理事會2015年發布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條款》,明確了總損失吸收能力的國際統一標準,提出大型金融機構應具備充足的損失吸收能力,在陷入危機時,采取“內部紓困”的方式維持關鍵業務和服務功能的連續性,避免動用公共資金進行“外部救助”。
對接國際監管規則,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發布《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管理辦法》,明確了我國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達標相關要求的時間表——風險加權比率應于2025年初達到16%、2028年初達到18%;杠桿比率應于2025年初達到6%、2028年初達到6.75%。
2022年,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發布《關于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發行總損失吸收能力非資本債券有關事項的通知》,從定義、償付順序、損失吸收方式等方面明確了TLAC債券相關規定。
根據金融穩定理事會發布的2023年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工行、農行、中行、建行為第二檔機構,交行為第一檔機構。
“五大行均入選了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在評估框架下,系統重要性得分是決定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關鍵指標。系統重要性得分主要由規模、關聯度、復雜性、可替代性/基礎設施建設、跨境業務五類組成。”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表示。
中國銀行是我國首家披露擬發行TLAC債券的商業銀行。公告顯示,中國銀行擬發行的工具,期限不少于1年期,發行利率參照市場利率確定,發行市場包括境內外市場。當中國銀行進入處置階段時,可通過減記的方式吸收損失。
豐富危機情況下銀行處置資金的來源
TLAC債券的發行,將對我國金融體系產生一系列正面影響。
TLAC債券將提升我國主要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從而增強我國金融系統穩定性。當前,大型銀行在我國金融系統中發揮著“壓艙石”作用。截至2023年12月,我國大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占全部銀行業金融機構的41.7%,貸款規模占比也在近年來持續上升。
“從2022年歐美銀行業危機中多家銀行的處置過程來看,提升問題機構損失吸收能力,對提高處置效率,緩解風險外溢,避免金融系統性風險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中國銀行研究院院長陳衛東表示,發行TLAC債券提升損失吸收能力,可以豐富危機情況下銀行處置資金的來源。中資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核心。通過發行TLAC債券提升損失吸收能力,是提高我國金融體系穩定性、降低系統性風險的重要措施。
發行TLAC債券可以提升我國大型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造血能力”。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從受償順序看,TLAC資本補充工具劣后于商業銀行普通債,優先于次級債。基于風險與收益匹配原則,其票面利率也應介于兩者之間,可以通過較低成本幫助商業銀行完成TLAC達標考核,助力其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TLAC債券發行“開閘”,也將進一步豐富我國債券品種,給金融市場發展帶來正面影響。陳衛東認為,TLAC債券發行,有利于滿足投資者多元化投資需求。從發行端看,TLAC債券拓展了商業銀行主動負債品種;從投資端看,TLAC債券的期限和發行金額較核心資本工具更加靈活,有利于銀行機構對接市場多元化需求。
TLAC債券或很快面向市場發行
中國銀行本次擬發行TLAC非資本債務工具,被市場人士視作我國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進入TLAC達標實施階段的一個標志。“TLAC債券作為創新的債券品種,可能很快將正式面向市場發行。”明明判斷。
從達標時間表看,工行、農行、中行、建行須在2025年初達標TLAC第一階段要求,交行須在2027年初實現TLAC第一階段達標。
“長期以來,五大行通過多元化資本補充手段,推進總損失吸收能力穩步提升。在銀行資本較為充足的情況下,通過發行TLAC債券補充TLAC工具規模的需求較低。”陳衛東表示。
據市場機構測算,五大行的TLAC缺口約為2萬億元。明明表示,盡管缺口有限,但考慮到銀行凈息差收窄,僅依靠銀行內生增長以及到期資本工具續發,很難完全滿足考核,需要外部支持。但他也表示,隨著《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于今年落地,銀行資本補充壓力有望減輕。
展望TLAC債券發行趨勢,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預計,今年我國將啟動TLAC債券發行,但年內供給壓力或許較小。我國TLAC債券主流期限預計為3年到5年。除銀行自營資金外,銀行理財、保險資金、大型企業財務公司等將是TLAC債券的重要投資者。其中,理財資金或許對三年期TLAC債券有一定主動需求。
“本輪TLAC債券發行規模已經充分考慮市場承載量,不會影響債券市場平穩運行。”陳衛東表示,本輪TLAC債券發行規模充分考慮市場的流動性和接受能力,既滿足了TLAC補充需求,又能保證債券市場平穩運行。TLAC債券利率水平預計將低于二級資本債,但高于優先高級債,對投資者有一定吸引力。
轉自:上海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