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產品銷售火熱 中醫藥出海步伐加快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2-02





      據中國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6家中藥上市企業預計2023年年度凈利潤過億元,部分企業的凈利潤超過10億元。

      綜合財報數據看,爆品安宮牛黃丸、阿膠暢銷國內外市場;藿香正氣液、連花清瘟銷量穩中有升;咽喉類中成藥銷售火熱,帶動相關企業股價漲幅明顯。

      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中藥企業目光紛紛向“出海”聚焦。

      核心產品助力業績增長

      熱門中成藥俏銷帶動上市企業凈利潤增長。其中,華潤三九、天士力等中藥企業預計2023年凈利潤超過10億元;亞寶藥業、貴州三力、特一藥業、千金藥業等均預計全年凈利潤過億元。

      多家上市中藥企業均強調核心產品銷量對于業績增長的貢獻。貴州三力表示,公司業績超預期,開喉劍噴霧劑及開喉劍噴霧劑(兒童型)等核心產品推動公司銷售額增長;特一藥業也表示,2023年,止咳寶片的銷量突破10億片,比2022年增長91%,比2019年增長41%。由于止咳寶片銷售增長較快,且在主營業務中的占比增大,從而為公司帶來了較好的經營業績。

      安宮牛黃丸銷量增速驚人,穩坐銷冠寶座。中康CMH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僅在國內零售藥店渠道,安宮牛黃丸即實現銷售額30.28億元。普華永道也在報告中提及,同仁堂安宮牛黃丸的出口數量也有增長。

      記者在北京潘家園東路店等多家同仁堂線下門店得知,安宮牛黃丸一直是店里銷售較好的產品。盡管產品經過了幾輪漲價,但來詢問、購買的人依然很多。

      截至發稿,同仁堂尚未公布2023年全年財報。不過,其2023年前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2023年1—9月,同仁堂賺得凈利潤13.91億元。華泰證券研報稱,估算同仁堂安宮牛黃丸的年收入為25億至30億元,伴隨大品種戰略、精品戰略,預計其2023年至2025年收入增速有望達到15%至20%。

      藥企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安宮牛黃丸、藿香正氣液、連花清瘟等中成藥均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以安宮牛黃丸為例,國內擁有安宮牛黃丸生產批文的企業超過120家,同仁堂、天士力、白云山等均在積極謀求出海。天士力于2023年年中公布,公司已收到安宮牛黃丸越南處方藥(傳統藥類)注冊批準通知函。

      近日,普華永道在《2015—2023年中國企業東南亞地區醫療行業投資回顧與展望》中表示,在越南,中成藥在市場上頗受青睞,超三成民眾不同程度地接受過中成藥的保健和治療。2023年以來,除了安宮牛黃丸外,天士力的復方丹參滴丸、養血清腦顆粒、穿心蓮內酯滴丸等也在越南獲批;以嶺藥業的八子補腎膠囊、連花清咳片、通心絡膠囊和芪藶強心膠囊已在尼日利亞及加拿大等國家獲批。

      “東南亞的文化環境和國內市場較為接近,中藥產品較容易被這些國家的民眾接受。但是中藥產品想要進入歐美市場,可能還需要時間。”有中藥企業內部人士介紹。

      也有企業選擇將加拿大市場作為登陸歐美市場的起點。資料顯示,上海和黃藥業旗下膽寧片已出口加拿大。“有了膽寧片出海,正氣片出海的速度也會加快。”上海和黃藥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公司的正氣片于2023年4月19日獲得加拿大上市許可證,預計在2024年6月獲得加拿大境外生產場地認證,爭取在2024年年底實現出口銷售。”

      不過,中藥出海仍面臨諸多挑戰。太極集團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蔣茜曾表示,大多數國家沒有完善的中藥注冊法規,中藥走出國門后,在注冊中成藥時沒有特別合適的歸屬類別。另外,標準化始終是中藥現代化和走向國際的基礎和先決條件。目前,大多數中成藥缺乏統一的科學標準及規范。

      資本市場看好中藥板塊

      1月中旬,國家衛健委指出,2024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衛生健康事業改革創新、強基固本、全面提升的重要一年。要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全面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加強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康復以及兒童青少年近視、肥胖防治等方面的獨特優勢。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提出要加強綜合醫院、中醫醫院老年醫學科建設,提高老年病防治水平,推動老年健康領域科研成果轉化。擴大中醫藥在養生保健領域的應用,發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等中醫藥服務,推動研發中醫康復器具。

      東吳證券研究所聯席所長、醫藥首席分析師朱國廣表示,老齡產業蘊含著巨大消費潛力,中醫理念符合慢病治理的需求,在未病預防方面也具有優勢。

      浙商證券中藥行業首席分析師吳天昊表示,在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支持政策持續推進的情況下,中藥板塊在醫藥領域走出了自己獨特的道路。在老字號中藥的強品牌力與創新中藥的持續推動助力下,中藥板塊將成為醫藥行業獨具特色的常青樹,值得投資者們持續關注。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中醫藥已傳播至196個國家和地區,政府間簽署中醫藥合作協議50個,中醫藥內容納入16個自由貿易協定,建設中醫藥海外中心30個,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75個,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31個。

      資本市場也對中藥出海寄予厚望。中銀證券認為,產品出海為中國藥企帶來新的增長機遇,同時對于藥企的研發能力、經驗等方面都提出了較高要求。(記者 馬嘉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