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發布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費用管理規定》(簡稱《規定》)將自2024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業內認為,《規定》的出臺,標志著新“國九條”與一系列配套制度規則組成的“1+N”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將有效降低投資者基金投資成本,維護投資者權益,推動公募行業回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業務本源。
據悉,第三階段規范基金銷售環節收費及其他配套改革措施正在穩步推進中,預計將于2024年底前全部推出。
持續提升投資者“獲得感”
即將實施的《規定》包括與調降費率、強化監督有關的四個方面共19條內容。一是堅持投資者利益優先,將公募基金股票交易傭金費率調整至較為合理的水平,同時建立傭金費率動態調整機制,根據全市場費率變化情況,定期調整公募基金股票交易傭金費率。二是對公募基金證券交易傭金分配進行上限管控,結合行業實際將交易傭金分配比例上限由30%調降至15%,切實防范利益輸送。三是強化內部制度約束和外部監督制約,明確基金管理人、證券公司在傭金支付方面相關禁止性行為及基金托管人的監督職責。四是優化完善信息披露內容和要求,要求基金管理人定期在官網披露整體層面的交易傭金費率水平、年度匯總支出及分配明細等信息,強化市場監督和約束。
中金公司表示,傭金制度改革,對于買賣方競爭格局、業務布局等方面均有深遠影響。同時,有助于降低投資者基金投資成本,增強其獲得感,引導證券基金經營機構端正經營理念,促進形成良好發展業態,助力高質量發展。
富國基金表示,《規定》明確了公募基金股票交易傭金費率的上限,將交易傭金費率與市場平均股票交易傭金費率掛鉤,將有效降低基金資產的交易成本,對基民而言是實實在在的利好政策。華夏基金也表示,費率改革突出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監管導向,有助于引導行業機構把維護投資者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專注提升客戶服務能力,降低客戶交易成本,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促進形成良好的行業發展生態。來自天相投顧數據顯示,基金公司去年管理費收入為1333.46億元,較2022年減少約109億元,尤其是下半年的管理費收入降幅顯著。
“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工作自2023年7月正式啟動以來,按照‘管理人-證券公司-銷售機構’路徑,分三個階段穩步推進。去年10月底前,已完成主動權益類產品的降費,我們與行業100余家基金管理人陸續將旗下存量主動權益類公募基金產品的管理費率、托管費率統一下調至1.2%、0.2%以下,并推出了首批實施浮動管理費率試點產品,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易方達基金表示,《規定》與此前發布的《公募基金費率披露XBRL模板修訂方案》相輔相成,標志著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第二階段舉措全部落地,相信隨著第三階段規范基金銷售環節收費及其他配套措施逐步落地,將降低投資者基金投資成本,推動行業機構專注提升客戶服務能力,提供更加優質資產管理等服務,促進形成良好的行業發展生態。
公募行業分化或加劇
就公募基金行業競爭格局而言,中金公司投研團隊認為,頭部公司具備更強的規模體量和盈利能力,可內部自行承擔更高的渠道、第三方服務(如金融終端、專家咨詢等)支出。而中小基金公司自身盈利能力相對較弱,在總體購買力下降過程中或將減少對于渠道及投研等各方面的投入,相較頭部公司的競爭力或將進一步降低,長期來看行業分化有望加劇。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中心表示,對于基金管理人,費率改革可能導致營業收入增長放緩甚至倒退,對中小基金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疊加用于渠道拓展、品牌宣傳等營業支出維持不變甚至逐年增長,對基金公司的財務穩定和生存能力構成嚴重威脅。交易傭金率的下降及分配限制或將降低新基金發行頻率,改善基金公司“重首發、輕持盈”的現象。
“未來,基金公司需加強投研實力、渠道拓展和品牌宣傳,同時通過投資者教育、發展養老FOF基金、尋找差異化等策略來提升市場競爭力。”上海證券基金評價中心建議。
“結合此前第一階段基金降費的實施,過往作為盈利重要支撐的主動權益類產品的投入產出性價比有所下降,基金公司或將加大對于固收+、資產配置型、ETF等產品的重視程度,與此同時進一步尋求業務的多元化(如基金投顧、養老金融服務、公募REITs、國際化拓展等)。”中金公司投研團隊表示。
券商差異化轉型迫在眉睫
在業內人士看來,公募基金費率改革也將對券商機構產生深遠影響,轉型迫在眉睫。
“交易傭金率的下降及分配限制對券商未來經紀業務的影響已成必然。尤其對傭金收入依賴性較大的券商在本次費率改革過程中會較為艱難,如天風證券、國盛證券、德邦證券等。長遠來看,券商財富管理轉型有利于提升公司利潤率及穩定性,相比于傳統的經紀業務更能帶動券商多業務協同發展。”上海證券基金評價中心表示,當前背景下,券商大力發展投顧服務、收取投顧費用勢在必行,在客戶資產規模增加的情況下收入也會相應增加,形成規模效應。
興業證券表示,《規定》將推動券商切實加強證券交易、研究等服務能力建設,專注提升研究深度和服務質量,以更好的專業服務獲取客戶的信賴。未來,券商對于研究業務定位將從對外服務演變至內外兼修,在繼續深耕好產業和公司研究本職工作的基礎上,一方面通過拓展市場和品類的方式豐富研究的廣度,另一方面深化與投行、財富等部門的協同,為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同時,《規定》也有利于推動中小證券公司實現專業化、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打造“小而精”的券商研究所。
“在基金公司整體對外部服務的購買力下降背景下,券商可以通過全方位綜合服務為客戶提供更多價值,構筑真正意義上的護城河并實現自身份額的增長。”中金公司進一步表示,一方面,券商可通過拓展覆蓋市場、品類、主題等方式拓寬研究廣度和深度,打造差異化投研服務;另一方面,可協同財富管理、IT等部門,為基金公司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如券結模式不僅可豁免傭金分配比例上限規定,亦可撬動投研、代銷、托管、結算、融券等一體化服務,有助于券商延伸公募產業鏈條、增厚綜合服務收益。此外,頭部券商財富管理及賣方投研數字化亦有望迎來發展機遇。(記者 韋夏怡)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