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亞洲多國貨幣匯率大幅波動。4月以來,日元、韓元、泰銖、印尼盾等對美元匯率集體暴跌。受此影響,中國外貿發展也面臨一定壓力。
受訪專家表示,匯率波動在給中國企業出口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為其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機遇。對此,外貿企業和有關部門應以務實舉措合力化解匯率風險,從而更好地推動中國外貿發展行穩致遠。
挑戰與機遇共存
“近期,日本、韓國、印度、印尼、越南等國貨幣貶值幅度較大,使得相關國家產品出口更具價格優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張國峰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分析指出,這在一定程度上會讓中國產品的出口,特別是向上述亞洲國家以美元結算的出口面臨更大競爭壓力。
與此同時,近期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波動也將讓美國進口商品呈現更高價格。“進口商品價格的提升一方面會影響中國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輸入性通貨膨脹。”張國峰指出。
根據經濟規律,貨幣貶值的國家出口更具價格優勢。然而在實際的貿易過程中,許多中國企業都遭遇過來自海外客戶的壓價。一位外貿企業負責人告訴國際商報記者:“由于不少海外客戶會根據產品的人民幣價格折算為美元進行支付,所以企業的營收并不會因匯率波動而有所增加。”
“不過,最近部分亞洲國家的匯率波動在給公司外貿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利好。”上述企業負責人表示,通過使用美元結算,近期公司以更低成本從東南亞購買到了生產原料,這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帶來顯著利好。
在張國峰看來,近期亞洲多國匯率波動也為推動中國制造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新機遇。據他觀察,因匯率波動而遭遇大幅壓價的產品通常為技術含量較低的產品,而高技術含量產品的價格往往比較穩定。“對于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追求高附加值的中國企業而言,這正是其進一步擴大國際市場份額的機遇。與此同時,這也將鼓勵其他企業不斷開展創新研發,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受匯率波動影響,越來越多的中外企業逐漸認識到本幣結算的重要性。“在近期貨幣匯率的動蕩中,人民幣的表現更為堅挺,也讓各國的企業和投資者更具信心,這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張國峰說。
積極應對規避風險
匯率波動在所難免,外貿企業應如何規避風險,實現穩健“出海”?
張國峰認為,外貿企業應積極了解和掌握匯率波動的最新動態,根據出口國的實際情況及時作出判斷和調整;在與海外客戶洽談時,應盡量爭取使用對人民幣或其他對公司貿易比較有利的貨幣進行結算;此外,還可以考慮搭配使用金融類工具和產品,以降低匯率波動可能造成的損失。
實際上,金融類工具和產品已成為不少外貿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重要方式。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企業利用遠期、掉期、期權等外匯衍生產品管理匯率風險的規模合計3958億美元,同比增長23%;企業套保比率為28.1%,比2023年同期上升3.2個百分點;外匯衍生品交易在銀行代客交易中的占比接近30%,比2023年提升了3.9個百分點。
外貿企業積極行動的同時,有關部門也應采取相關舉措護航外貿企業“出海”。“部分亞洲國家本身外債較高,一旦遭遇貨幣匯率貶值,外債壓力就會更大,由此可能引發金融風險甚至經濟危機,這將給中國企業的出口和投資帶來一定風險。”張國峰認為,為幫助中國企業更好規避上述風險,有關部門可建立一個實時監測各國匯率動態、債務風險和金融風險的數據平臺,讓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及時獲取信息并作出相關預案。
此外,張國峰還建議,各地商務主管部門可牽頭會同銀行部門,為外貿企業提供匯率風險管理與應對方面的培訓與咨詢服務,搭建銀企合作的公共服務平臺,擴大中小微企業覆蓋面,降低企業利用金融工具規避外匯風險的綜合成本。(記者 洪劍儒)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