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好政策頻出 拉動萬億元低空經濟產業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6-12





      5月22日,中國民用機場協會發布了《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起降場技術要求》團體標準,這是我國首部針對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起降場的技術規范。


      據悉,該標準于2023年底正式啟動編制,由中國民用機場協會組織起草,共分為11章節,對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起降場的物理特性、障礙物限制、場址選擇、結構設計、專用設施設備等諸多技術參數進行了明確闡釋。


      賽迪研究院研究員楊嶺表示,目前,低空經濟存在三層萬億元市場發展空間,以通用機場、直升機起降點、低空新型基礎設施等相關產業鏈為代表的上下游投資空間就是其中一個萬億元市場。


      利好政策頻出


      隨著eVTOL的不斷發展和應用,龐大的市場需求正在形成。在中國無人機產業創新聯盟副秘書長金偉看來,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所需要的時間周期長,為了匹配當下低空經濟的發展速度,優先發布團體標準是最優解,未來,更全面、更統一的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也會相繼制定并發布。


      金偉表示,標準的發布主要面向無人機、eVTOL等低空飛行領域。以往通用機場在審批和建設上流程復雜,涉及多個環節和部門的協調合作以及大量的資金投入,其整體周期通常較長。相比之下,垂直起降場的建設簡單很多,建設周期較短,未來也將會大大減少建設審批流程。對于正處在風口上的低空經濟來說,通用機場建設并不能滿足未來大規模、高密度、高頻次的起降需要。


      億航智能副總裁賀天星表示,低空經濟的主要挑戰是配套基礎設施和管理網絡尚不完善,低空飛行需要地面配置對應的航站樓、充電站、消費區等。這是低空經濟發展的難點之一。


      金偉表示,未來,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即無人機、eVTOL等領域,這些新領域航空器基本采用垂直起降的方式,無論是起降、停放、充電,還是數字化調度,起降場都起到關鍵作用。因此,從行業角度來看,標準的發布能夠緩解低空基礎建設不完善帶來的限制,為低空經濟提供了保障。


      實際上,在標準發布之前,我國已密集出臺一系列低空經濟相關利好政策。2023年10月,工信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綠色航空制造業發展綱要(2023-2035年)》,提出2025年要實現eVTOL定點運行;2023年12月,國家空管委組織制定《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新增真高300米以下的G類空域和真高120米以下的W類空域,eV-TOL、輕小型無人機、通用航空有了合法低空空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了“積極打造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的策略。


      避免同質化競爭


      近日,浙江、廣東、北京等多地出臺了低空經濟相關政策,對低空制造、低空服務和低空基礎設施全產業鏈進行規劃布局。


      5月22日,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推動浙江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三十條措施》。其中提到,大力發展低空經濟,加快布局無人機、通用飛機等高端航空服務業,打造現代化航空產業集群,到2027年基本建成高水平民航強省。


      同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廣東省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明確,到2026年,實現廣東低空經濟規模超過3000億元,基本形成廣州、深圳、珠海三核聯動、多點支撐、成片發展的低空經濟產業格局,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


      北京近期對《北京市促進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提到,北京將力爭通過三年時間,使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突破5000家,低空技術服務覆蓋全國,低空產業國際國內影響力和品牌標識度大幅提高,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低空產業體系更加健全,在技術創新、標準政策、應用需求、安防反制等領域形成全國引領示范,帶動全市經濟增長超1000億元。


      在多地加力布局低空經濟的情況下,怎樣避免“一哄而上”和同質化競爭?


      “川渝地區旅游資源豐富,低空旅游需求和潛力大,應急救援等場景也很廣泛,未來將成為兩地發展低空經濟的著力點和亮點。”上海交通大學重慶臨近空間創新研發中心常務副主任王全保說,對地方政府來說,要立足地方資源稟賦,把握民生需求,突出場景特色,依托產業基礎定位低空經濟發展方向。引導技術、資本、人才等要素資源向重點企業有效集聚,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打造地方名片。


      王全保表示,發展低空經濟拼速度更拼耐力,要坐得住冷板凳,潛心做好裝備核心技術和低空智聯技術攻關,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創新應用場景。


      專家建議,還要不斷完善法規標準體系,推進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協同發展,鼓勵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共同開展標準研究。構建貫穿低空裝備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試驗驗證、運行支持全生命周期的工業標準體系,為低空經濟有序發展保駕護航。


      “低空經濟對通用航空等前沿新興交叉領域人才需求巨大、要求很高。”中國民航大學低空經濟與低空交通研究中心主任覃睿說,目前,我國低空經濟領域復合型、交叉型人才培養尚處于探索階段,要加強相關學科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推進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精準育才,助力低空經濟蓬勃發展。(記者 左宗鑫)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