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發改委等三部門發布關于征求《云南省“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總體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意見建議的函,提出在具備條件的縣(區)農村地區,以行政村為單位,分階段建成一批就地就近開發利用的風電項目,原則上每個行政村不超過20兆瓦。這是繼安徽、甘肅、山西三省后,又一省份推出“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發展規劃。
國家能源局等三部委發布《關于組織開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的通知》兩月有余,各省份鄉村風電開發明顯提速,政策暖風之下,業界普遍認為鄉村風電開發正當其時,中長期來看或成為陸上風電規模一大重要增長點。
多省積極推動鄉村風電開發
2025年到2030年作為穩步推廣階段,將因地制宜,積極穩妥,逐年推進,條件成熟一個實施一個。2030年后將進入全面發展階段,具備條件、項目成熟的行政村,能建盡建。
同時,《征求意見稿》還提出積極開展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及配套電網建設,以及加強金融支持等多項措施。
與之類似,甘肅、山西、安徽也在近期宣布將開啟“千鄉萬村馭風行動”試點工作。以安徽為例,《安徽省風電鄉村振興工程總體方案》指出,全省2022年集體經濟經營收益20萬元以下村集體經濟組織(以下簡稱“低收入村”),按照每個村500千瓦標準配置鄉村振興風電項目建設規模,以縣為單位統一組織實施。
而山西省能源局等部門發布的《山西省馭風行動助力鄉村振興工程總體方案》,對鄉村振興風電項目開發規模做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指出每個市不超過20萬千瓦,每個縣不超過5萬千瓦,每個行政村不超過2萬千瓦,全省規劃下達鄉村振興風電項目規模200萬千瓦左右,力爭2026年底建成。
因地制宜“借風”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初發布的《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明確提出,推進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推動農村分布式新能源發展。記者梳理各省份公布的鄉村風電開發總體方案來看,“因地制宜”“鄉村振興”“惠及村集體經濟”“收益分配共享機制”已經成為鄉村風電開發的風行語言。
根據安徽省總體方案,全省規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項目裝機規模200萬千瓦左右,力爭2026年底建成投運,建成后每個低收入村每年增收5萬元以上。
甘肅省發布的“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總體方案則強調,尊重農民意愿,結合村集體經濟發展,投資主體與村集體按“村企合作”模式共同參與項目開發建設運營,同時探索形成“共建共享”鄉村能源合作新模式。
在近期召開的“千鄉萬村馭風行動”風電發展論壇上,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指出,在鄉村《征求意見稿》提出,“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將從示范試點起步,隨后穩步推廣,全面發展。在示范試點階段,在確保生態、用林用地能保障、用電下網比例高、用電負荷大、就地能消納、接網條件好的區域開展試點示范,全省試點行政村總數不超過20個,總規模不超400兆瓦。
在總結示范試點成功經驗基礎上,建設風電項目只是手段,“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的目標正是要把風電與鄉村振興相結合,促進鄉村振興。“風電要與提高村集體的經濟收入相結合,促進鄉村集體經濟的增長,風電與農村能源革命相結合,促進中國農村能源的清潔化、便利化,惠及廣大農民群體。”
挑戰尚存亟需探尋破解之法
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截至2024年3月底,全國風電累計并網容量達到4.57億千瓦,同比增長22%,其中陸上風電達到4.19億千瓦。隨著各省陸續因地制宜推出省級方案,業界普遍認為,此前陸上風電增速相對緩慢或幾乎停滯的省份有望借勢重啟開發,陸上風電市場或迎來更大增長空間。
前路寬廣,但挑戰同樣存在。與傳統集中式風電項目不同,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鄉村風能開發帶來更高要求。某風能專業機構人士就強調,在鄉村開發風電項目場景下,首先,倒塔、葉片折斷等事故絕不能發生,應更加注意風電設備存在的安全風險;其次,應盡可能控制風電機組噪聲和光影,降低到村民可接受的程度,確保其環境友好性;同時,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并網配套有限,風電機組需要有更好的通用性。
除此以外,也有業內專家提醒,通常風電項目選址具有特殊性,對地形地質條件有一定的要求,還需避讓各類用地紅線,同時風電項目規模相對較大,建設周期較長,風電項目用地政策相對復雜,要充分推動鄉村風電項目開發,還需簡化理順各項用地相關政策。(記者 李麗旻)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