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國在四川盆地深層頁巖氣勘探再獲重要突破,證實了深層、超深層寒武系頁巖具備規模增儲潛力,有望成為頁巖氣新的接替層系。國家能源局年初發布的2023年全國油氣勘探開發十大標志性成果顯示,隨著產量持續增長,非常規油氣已成為全國油氣增儲上產的重要支撐。
“非常規儲層是近年來增儲上產的熱點和難點。在油氣勘探開發領域,科學的壓裂方案是核心,壓裂軟件是必備工具。專業的軟件不僅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是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點。深化數智化技術攻關研究,開發承載地質工程一體化專業設計流程的壓裂軟件,打造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軟件,迫切且必要。”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首席技術專家王欣說。
亟需軟件支持
近年來,我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向低滲透、深層油氣藏、海洋油氣藏、非常規油氣藏等新領域大步邁進,但這些資源絕大多數品位不高。“這些低品位油氣資源需要進行儲層改造,通過地面高壓設備向地下幾千米的地層注入大量'液體'和'砂子',形成地下油氣路網,提高產量。”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高級技術專家楊立峰說,“儲層改造技術成為助力油氣增儲上產高質量發展的工程技術利器。”
王欣表示,就非常規儲層改造而言,不論是從地質特點研究還是從施工過程來看,復雜的地質和工程條件,都對壓裂方案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前,國內壓裂軟件一直停留在解決特定時期出現的某個生產問題階段,沒有面向全局的整體解決方案。形成的代碼穩定性差、計算效率低、不具備可操作性和可視化功能,無法轉化成面向廣大技術人員的商業化產品。
“要想進一步挖掘非常規油氣資源潛力,進行規模效益開發,需要個性化、特色鮮明且實用、高效的壓裂軟件。”王欣說。
“硬科技”解決真問題
在王欣看來,軟件與硬件裝備一樣,是核心技術的載體。“一方面,地下壓裂就像修一條或多條高速公路,用什么'材料'去修、路徑是怎樣的,由于埋藏很深,看不見摸不著,需要先進且合適的理論模型來支持做好優化設計。另一方面,由于非常規油氣水平井單井投資成本較大,壓裂工程不可逆,如果前期不做好優化部署,就無法形成順暢的'地下高速公路網絡'。”
油氣勘探開發工業軟件可以通過對地震數據、井筒數據、油藏數據等進行處理計算、模擬分析,使得勘探開發業務變得可計算、可量化,從而提高勘探開發決策的科學性,保障業務成果的準確性。
據王欣介紹,為支持保障勘探開發,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FrSmart應運而生。據悉,研發團隊從國內常規和非常規油氣藏改造生產需求出發,采用國際上最先進的地質工程一體化、智能化和云化技術路線,攻克了11項卡點技術,編碼200余萬行,三維裂縫模擬結果與相同條件下的大物模實驗結果近乎一致。
“地質工程一體化技術路線是最適合致密油氣、頁巖油氣這樣非常規資源的儲層改造,能夠解決目前絕大多數油氣藏、多種井型及平臺井工廠化的壓裂模擬和產能模擬面臨的技術問題,增加多井工廠化拉鏈式壓裂模擬。關鍵模塊間'一鍵式'成果信息無丟失傳遞和繼承,將原先需要幾天、幾小時完成的工作,降低到分鐘級甚至秒級完成,準確程度和效率大幅提升,不斷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非常規儲層改造解決方案。”王欣說。
國產工業軟件未來可期
截至目前,該壓裂軟件已在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延長石油以及11所高校安裝了1394套。在頁巖油氣、致密油氣、深層煤層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領域示范應用3700余層段,應用反饋良好。
隨著油氣開發由平面開發向立體動用轉變,計算規模逐年增加,對工業軟件計算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化轉型也成為油氣勘探開發工業軟件的發展趨勢。
楊立峰表示,隨著近年人工智能、云原生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硬件能力的提升,儲層改造軟件正向著精細化、智能化、硬件一體化、云化方向發展。“一是數值模擬更精細,二是優化設計更智能。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到軟件中,充分利用已有的數據資源,實現智能設計。同時,通過智能化流程,對模擬計算的方案實現智能化調參優化,以最少計算資源找到最優方案,提高設計效率,降低用戶時間成本。另外,通過軟件與硬件的在線交互聯動,實現現場車組和井下設備的遠程或智能自動調控,最終實現無人值守,降低人工成本。”(記者 渠沛然)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