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遇與挑戰并存 鋰電企業海外建廠勁頭足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7-25





      作為我國出口“新三樣”之一的鋰電池正走俏海外,出口表現十分亮眼。事實上,不僅產品出口量持續攀升,鋰電企業出海建廠也在持續升溫。近期,國軒高科、恩捷股份等多家我國鋰電產業鏈企業正加快出海建廠的步伐,進一步拓展歐美、東南亞等海外市場。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當前海外政策多變局面下,我國鋰電產業鏈企業海外建廠機遇與挑戰并存,要想扎根海外,應進一步提升風險預判能力,實現多元化技術布局。


      產業鏈協同出海


      截至目前,包括寧德時代、孚能科技、億緯鋰能、遠景動力、國軒高科、蜂巢能源在內的多家電池頭部企業均已在海外投產、在建、布局電池基地。據高工鋰電統計,截至2023年末,國內已有10余家頭部鋰電產業鏈上企業展開了海外制造基地的布局,規劃產能超500GWh。


      據摩洛哥政府官網信息,6月初摩洛哥與國軒高科簽署一項戰略投資協議,國軒高科將在蓋尼特拉建設該國首個動力電池超級工廠,預計投資128億摩洛哥迪拉姆,約合93億元。


      2月28日,蜂巢能源位于泰國的工廠正式投產,產品開始批量交付,泰國工廠將主要提供配備L600短刀電芯的LCTP電池包,預計今年將為當地客戶提供超過2萬套PACK電池包。


      另外,孚能科技土耳其電池工廠的年產6GWh模組和電池包產線已于2023年3月投產,形成對歐洲、中東、非洲、南亞業務拓展的支持和輻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鋰電產業鏈協同出海已成為行業發展趨勢。材料企業方面,6月18日,隔膜龍頭恩捷股份發布公告稱,擬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投資建設第二期濕法鋰電池隔膜生產線及配套工廠,主要開展鋰電池濕法基膜、功能性涂布隔膜的制造、銷售等;湖南裕能也在近日表示,公司正在加緊推進西班牙年產5萬噸鋰電池正極材料項目的前期相關審批工作。


      從技術實力上看,中國鋰電行業已經形成技術先進、產業鏈完整、競爭力強勁的產業體系。目前,中國量產動力型鋰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可達300瓦時每公斤,儲能型鋰電池循環壽命最高超過12000次,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總體看來,目前我國鋰電企業海外建廠進展順利,上中下游的廠家都在積極出海,搶抓海外發展機遇。”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出海建廠是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的有效手段,企業想擴大規模,就必須到海外拓展國際市場。“目前國內鋰電市場競爭很激烈,產品價格也低,部分企業發展空間受限,而電池技術更新迭代較快,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可以提高技術回報,實現利益最大化。”


      機遇與挑戰并存


      我國鋰電池產業具有政策先發、產品先發、技術先發先用、市場先發先用、產業鏈先建先用的巨大優勢。而歐洲在這方面處于劣勢,并且在鋰電上游原材料以及人力成本方面均存在不足。目前,例如Northvolt、ACC等歐洲本土電池企業起步較晚,尚面臨產能低、無法按時交貨等問題,無法滿足歐洲本土巨大市場需求。


      不過即便如此,近年來歐美國家仍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貿易保護政策。例如,5月,美國白宮發布聲明稱,針對中國車用鋰電池的關稅稅率今年將從7.5%提高到25%,到2026年,非車用鋰電池的關稅稅率將從7.5%提高到25%。此外,電池部件、天然石墨以及部分關鍵礦產的稅率也將在2024-2026年間陸續提高到25%。


      上述政策變化使得我國鋰電池產品出口直面重重阻礙,在此背景下,即便資金支出較高,出海建廠仍成為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鋰電產業鏈企業出海建廠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海外市場存在巨大的增量空間;另一方面,不同于國內建廠,企業出海建廠往往面臨著海外地區基礎設施、審批時間長、文化差異等一系列挑戰。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建議,我國鋰電企業在海外建廠要熟知當地法律,以保障建廠的節奏。


      規避相關風險


      我國鋰電企業在海外不同國家的建廠方式不同,例如目前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企業主要通過技術授權或合資的方式在美國布局產能。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鋰電企業產品出口有望憑借海外建廠、技術授權等模式提升全球市占率。


      在紀雪洪看來,在受到政策切換影響的情況下,企業采取一些變通措施是有必要的。“長期看來,我國鋰電企業要掌握住主要話語權,以實現穩健經營。同時,不管是以何種方式海外建廠,要時刻關注海外政策變化,任何有針對性要求的規定都會對我國鋰電企業建廠地點、方式產生影響。”


      紀雪洪進一步指出:“當前市場發展、海外政策等仍有不確定性,不宜一次性大規模投資,在有系統性規劃的前提下,要能夠適應滾動式發展。另外,也可以考慮采取合資合作的方式,能夠讓當地企業享受到一些收益的同時,也能利用其在當地的資源為我國企業海外布局掃除一些障礙。”


      “海外政策具有更多不確定性,我國企業應該抓緊時間加快出海建廠步伐,讓自身優異的技術實力盡快在當地創造更大的價值。”張翔表示。(記者 楊梓)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