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〇三〇年全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有望達百分之三十五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7-25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近日發布《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到2030年,全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接近70%,帶動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以上,全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有望達到35%。


      《報告》指出,2024年,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將保持平穩增長,成為拉動電力消費增長的最主要動力,預計2024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速接近2023年。其中,新能源新增裝機將保持快速增長,電力供應能力繼續提升,為保障電力穩定供應提供了基本支撐。不過,由于新能源發電出力以及來水存在不確定性,常規電源增加規模小于用電負荷增加規模,增加了電力生產供應的潛在風險。綜合考慮用電增長、電源投產等情況,預計2024年全國電力供需呈現總體緊平衡態勢;迎峰度夏和度冬用電高峰期,部分省級電網電力供應偏緊,部分時段可能需要實施需求側管理等措施。


      《報告》預計,從需求總量上看,到2030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13萬億千瓦時以上,綠氫、抽水蓄能和新型儲能用電需求將顯著提高。從供應結構上看,推動能源供給體系清潔化、低碳化,持續加大非化石電力供給,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統籌優化抽水蓄能建設布局。從消費結構上看,深入實施可再生能源消費替代,全面推進終端能源消費電氣化進程。


      《報告》表示,我國電力市場交易規模快速擴大,電力市場交易機制不斷完善,電力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


      2023年,全國市場交易電量達56679.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9%,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61.4%。各電力交易平臺累計注冊市場主體74.3萬家,同比增長23.9%。


      電力中長期交易已在全國范圍內常態化運行并持續增長,發揮出電力中長期交易保供穩價的基礎作用。


      2023年,全國中長期交易電量占市場交易電量比重在90%以上,中長期合同履約率超過96%,成交價格平穩。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穩步推進,實時電力供需的價格機制基本建立,23個省份啟動了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輔助服務市場實現全覆蓋,品種和主體進一步豐富。全國各電網區域已實現輔助服務市場全覆蓋,初步建立市場引導的輔助服務資源優化配置機制,形成以調峰、調頻、備用等交易品種為核心的區域、省級輔助服務市場體系。


      2023年,煤電容量電價政策出臺,初步形成了容量電價回收固定成本、電量電價回收變動成本、輔助服務回收調節成本的煤電價格機制,推動煤電向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并重轉型。新能源進入電力市場節奏進一步加快,全國新能源市場化交易電量達6845億千瓦時,占新能源總發電量的47.3%,全國范圍內促進有效競爭的交易規則體系基本形成。積極構建綠電、綠證市場體系,完善交易機制,自綠電、綠證交易啟動以來,截至2023年底,全國綠電交易累計成交量954億千瓦時,綠證交易累計成交量突破1億張。


      目前,電力行業正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助力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推動電力源網荷儲全鏈條發展邁上新臺階。


      《報告》強調,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方面,系統構建基礎不斷夯實,清潔低碳、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等方面均取得進展。比如在靈活智能方面,系統調節能力持續加強,具備深度調節能力的煤電裝機容量占比超過50%,抽水蓄能、新型儲能新增裝機容量達2814萬千瓦,在近年來新能源裝機高速增長條件下,利用率連續五年保持95%以上,電力發輸配售用全環節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勢頭強勁,持續激發電力發展新動能。(記者 趙瓊)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