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動能潮涌 多地智算中心建設提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7-28





    智能算力規模占比提升至逾30%


    數字動能潮涌 多地智算中心建設提速


      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應用爆發式發展帶動了智能算力需求激增。智能計算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我國算力結構中增速最快的類型,其中大模型是智能算力的最大需求方,需求占比近六成。預計到2027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年度復合增長率達33.9%。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


      近日,天津公布《天津市算力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明確今后三年26項重點工作任務,進一步推動算力產業發展,全力打造立足京津冀、輻射服務全國的算力產業發展高地。


      不只是天津,眼下全國多地都在積極布局智算中心建設。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算力作為激發數據要素潛能的新動能,已經成為數字經濟時代重要的戰略資源。


      重點布局智算中心


      近期,一批數字基建項目加快建設落地,其中智算中心成為布局重點,北京、四川、寧夏、河南等多地智算中心開工或投入使用。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智能算力規模占比提升至逾30%。


      7月初,天府智算西南算力中心正式在四川成都投運。據介紹,該中心將以算力支撐成都打造千億級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賦能工業制造、自然科學、生物醫學、科研模擬實驗等領域的人工智能創新。


      這不是個例。近一個月來,銀川綠色智算中心項目集中開工;北京移動在京建成首個大規模訓推一體智算中心,支撐高復雜度、高計算需求的百億、千億級大模型訓練推理;鄭州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開工建設,總投資超16億元……以智算中心為代表的數字新基建正加快建設落地。


      業內人士表示,算力基礎設施是算力的載體,對于助推產業轉型升級、賦能科技創新進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實現社會高效能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全國新建5G基站46萬個;規劃具有高性能計算機集群的智算中心達10余個,智能算力占算力總規模比重超過30%。


      專家表示,算力將為智能制造、智能網聯汽車、智慧港口、智慧醫療等重點行業領域提供有力支撐服務。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應用爆發式發展帶動了智能算力需求激增。智能計算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我國算力結構中增速最快的類型,其中大模型是智能算力的最大需求方,需求占比近六成。預計到2027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年度復合增長率達33.9%。


      多方發力算力互聯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部署,多方在夯實算力發展基礎的同時,也在算力互聯上展開探索。


      國家數據局、工信部等相關部門正在加快部署,包括構建聯網調度、普惠易用、綠色安全的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圍繞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優化骨干網絡架構,建設高速算力網絡,深化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對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賦能和支撐作用;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算力服務企業,打造全國統一算力服務大市場等。


      專家表示,下一步,需強化頂層設計,研究制定算力互聯互通指導意見和實施指南,推進試點示范,統籌建設多層級算力互聯互通平臺;加快標準建設,形成完備的算力互聯互通標準體系,引導行業規范建設,以標準帶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實踐。


      據了解,目前我國算力規模持續提升,區域協同發展逐步增強。從算力規模總量來看,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在用標準機架超過810萬架,算力規模達到230EFLOPS,其中智能計算占比近30%。存力規模達到約1200EB,先進存儲容量占比超過25%。從區域布局來看,西部樞紐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加快。


      《中國綜合算力評價白皮書(2023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東部省份算力發展總體處于領先水平,西部省份數據中心建設加快,部分西部省份也躋身全國前十。與此同時,各城市邊緣數據中心也在加快建設,云邊協同的算力布局模式更加成熟。


      專家認為,應面向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和業務需求,以集約、標準、高效、綠色的方式,重點在算力樞紐及人工智能發展基礎較好地區開展智算中心建設,通過科學布局、云化共享、算網融合、高效調度的方式,實現智能算力資源適度超前發展。同時,形成投、建、運、管、用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持續提高智算資源的利用率,帶動智能算力成本不斷下降,切實發揮智算“普惠”“普智”的作用。


      推動算力互聯互通


      近日,國內首個算力互聯公共平臺發布。據悉,平臺將對全國范圍內的算力資源進行標識注冊和測試,通過平臺可以查詢全國范圍內的算力資源和相關算力調度服務,為各行各業提供真實、可信的算力支持,加速推動算力互聯互通。


      事實上,隨著智能算力需求增長,多方正積極部署進一步提升智能算力供給能力。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強智算引領,優化算力結構。積極推進人工智能計算架構和軟件生態建設,加速突破一批標志性技術產品和方案,鼓勵各方主體探索智能計算中心建設運營新模式。


      不僅如此,多地還紛紛出臺專項規劃,明確未來幾年建設目標,并在技術、應用、資金等方面完善支持舉措。比如,江蘇發布省級算力基礎設施發展專項規劃,提出到2030年全省在用總算力超過50EFLOPS(EFLOPS是指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次數),智能算力占比超過45%;甘肅提出對算力網絡新型基礎設施在用地、市政配套設施建設、人才引進、資金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業內人士認為,算力基礎設施創新發展有望帶動數字經濟相關產業增長,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有關研究表明,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和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分別增長3.3‰和1.8‰。


      專家表示,在數字化轉型新時期,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突破,算力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要持續強化算力布局引導,推動算力與業務、網絡、應用、電力等要素協同發展,進而實現我國算力產業高質量發展。(依琰)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