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核心競爭力 建立品牌“護城河”
本土企業化妝品“芯片”研發熱潮涌動
近年來,很多本土企業都在積極研發化妝品新原料,打造自己的原料庫。這樣不僅可以提升產品的競爭力,還可以解決部分原料依賴進口的問題
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企業不斷加大對原料研發的投入力度,力圖從根源上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讓自研原料成為品牌“護城河”的重要組成部分
7月30日,深圳市護家科技有限公司的化妝品新原料乳酸桿菌/小粒咖啡(COFFEA ARABICA)籽發酵產物濾液完成備案公示。據初步統計,截至8月1日,今年有55個化妝品新原料完成備案,其中,本土企業新原料備案數量達39個。
“近年來,很多本土企業都在積極研發化妝品新原料,打造自己的原料庫。這樣不僅可以提升產品的競爭力,還可以解決部分原料依賴進口的問題。”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化妝品分會秘書長柳燕介紹。
原料是化妝品的“芯片”。受訪專家認為,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企業不斷加大原料研發投入力度,力圖從根源上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讓自研原料成為品牌“護城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本土化妝品原料創新研發熱潮持續涌動。
備案提速 創新活力不斷釋放
2021年5月1日,《化妝品注冊備案管理辦法》正式施行。當年6月25日,蘇州維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化妝品新原料月桂酰丙氨酸完成備案公示。自此,本土企業拉開了新原料備案“競賽”大幕。
據初步統計,截至8月1日,共有170個新原料完成備案,其中本土企業備案數量達99個,占比接近60%,遠超海外企業備案數量。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至2023年,本土企業備案新原料數量逐年遞增——2021年備案數量為3個,2022年為13個,2023年為44個。
“得益于《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及相關配套政策文件的引領,以及本土企業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和對創新研發的持續投入,本土化妝品行業的創新活力和研發實力顯著提升。”上海自然堂集團有限公司公共事務總經理陳娟玲認為。
記者梳理發現,備案新原料的企業面孔也日益多元化——不僅有深圳市維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深圳市維琪醫藥研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維琪科技)、上海克琴科技有限公司等傳統原料商,還有珀萊雅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珀萊雅)、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熙生物)、廣州環亞化妝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貝泰妮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泰妮)等品牌企業的積極參與。
此外,新原料備案企業中還出現了來自醫藥、林業、食品等領域跨界“玩家”的身影,如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衡金藥業有限公司、內蒙古大興安嶺林下產品有限責任公司、中林油科技有限公司、廈門市燕之屋絲濃食品有限公司等。
“化妝品行業是一個跨學科的行業。隨著我國化妝品市場規模不斷增長,自然吸引了來自其他行業的企業積極投身化妝品品牌建設或原料研發。”舒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舒蕾)研發總監董朝春表示。
注重研發 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據了解,我國化妝品原料行業起步較晚,本土原料市場占有率低,不少產品核心原料進口依賴度較高。此外,我國可使用的化妝品原料種類也遠少于歐美國家。《已使用化妝品原料目錄(2021年版)》收錄了8972種原料,而歐盟可使用化妝品原料達3萬余種,美國則有2.7萬余種。
維琪科技曾公開表示,在化妝品原料的基礎研究和開發上,本土企業與國際企業仍有較大差距。要改變現狀,唯有堅持創新。只有開發出更貼近市場需求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差異化原料,才能扭轉落后于人的局面。
“對于企業來說,研發新原料可以幫助企業建立技術壁壘,掌握原料自主權,開發差異化產品。”陳娟玲認為,“本土企業更了解國內化妝品法規和消費者需求,在研發新原料上更具優勢。”
近年來,本土企業紛紛從契合消費需求和提升產品競爭力的角度出發,在原料研發上不斷發力。
董朝春介紹,消費者期待洗發水和沐浴露等產品有抑菌、控油作用。針對這一市場需求,舒蕾組織專家查閱文獻,篩選出可能具有抑菌、控油功效的植物,對其成分進行提取分析,再開展功效確認試驗,以期開發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為滿足消費者舒緩、美白、抗皺等護膚需求,貝泰妮研發團隊優選水龍、南方紅豆杉、荔枝草、梁王茶等云南特色植物品種,開展提取、活性驗證、安全性評價等全過程研究,積極開發新原料。同時,邀請第三方評價機構對新原料的安全性和功效性進一步驗證。”貝泰妮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已完成9個植物新原料備案。
上海上美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韓束,則錨定肽成分研究,成功自研環六肽-9原料,打破了國際原料商的壟斷。韓束研發負責人介紹,該品牌聯合高等院校,利用計算機生物學技術等有效提升了環六肽-9原料的穩定性、安全性和滲透性。今年4月,環六肽-9作為新原料完成備案。
保濕產品在化妝品市場一直保持著較高熱度。華熙生物瞄準市場需求,側重研發具有保濕作用的新原料。梳理發現,在華熙生物備案的6個新原料中,N-乙酰神經氨酸、水解透明質酸鋅、水解透明質酸鈣、氨基乙酰丙酸HCL4個新原料的使用目的皆包含保濕劑。
應用擴面 持續開展基礎研究
在新原料備案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新原料的應用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依據化妝品相關法規文件要求,化妝品新原料實行安全監測期制度。企業應用新原料,除了需密切關注新原料本身外,對于應用新原料的化妝品還須按第一類化妝品(注:《化妝品安全評估資料提交指南》將風險較高的特殊化妝品、嬰幼兒和兒童化妝品、使用監測期內新原料的化妝品歸類為第一類化妝品,其他為第二類化妝品)進行安全評估并提交相關資料。這讓企業在應用新原料時比較謹慎。”董朝春介紹。
陳娟玲表示,新原料需要經過相對長時間的市場教育,才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和信任。此外,新原料供應鏈管理、量產的成本控制等也是企業必須考慮的問題。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盡管面臨難題,但化妝品新原料的應用正在提速擴面。
“環六肽-9已被應用在韓束的紅蠻腰2.0系列產品中,并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我們后續還會把這個新原料應用到更多的產品中。”上述韓束研發負責人介紹。
“我們備案的9個新原料即將投入使用。”上述貝泰妮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提高應用新原料產品的安全性水平,除了備案要求的檢測項目外,貝泰妮還額外增加敏感肌人群的適用性檢測、人體功效評價等檢測項目。在產品大規模使用后,貝泰妮還將持續關注消費者的反饋,不斷優化新原料基礎研究等相關工作,為新原料投入使用保駕護航。
公開資料顯示,維琪科技備案的β-丙氨酰羥脯氨酰二氨基丁酸芐胺、寡肽-215、煙酰四肽-30、β-煙酰胺單核苷酸4個新原料,在2023年就受到一些美妝品牌的關注,并已陸續開展應用。
據了解,湖南水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原料黑參提取物已經應用到旗下品牌御泥坊的“黑參膠原瓶”中,并獲得市場認可;珀萊雅與浙江湃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新原料環肽-161在今年5月已經應用到珀萊雅旗下紅寶石系列產品中,該系列產品在今年“618”電商購物節期間銷售成績頗為亮眼;上海澄穆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備案的新原料鳶尾苷元將應用于旗下品牌至本的護理系列產品,相關產品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上市……
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本土企業完成備案的99個新原料中,已有45個新原料進入監測期。新原料進入監測期即意味著化妝品新原料注冊人、備案人可以使用該新原料生產化妝品。
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將有越來越多使用新原料的產品面世。(記者 蔣紅瑜)
轉自:中國醫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