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9月18日從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了進一步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升級,相關部門將持續加強多層次供給,充分推動體育產業與文旅、科技等要素進一步融合。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周進強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和增加值大幅躍升,增速均高于同期GDP的增速,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持續上升。2012年至2022年,體育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5.4%,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0.60%提升至1.08%。2023年我國主要體育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528.9億元,比上年增長178%。
“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以競賽表演、休閑健身為引領,體育場館服務、體育培訓、體育制造、體育傳媒等共同發展的體育產業體系。”周進強說。
不過,我國體育產業也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體育消費與供給還存在一定失衡。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司長楊雪鶇表示,將重點加大場地設施、體育產品、政策措施等方面的供給,滿足消費需求。
“我們將充分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引領、撬動、示范的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加大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進一步開展公共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同時,將鼓勵體育場館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鼓勵群眾‘錯峰’運動,充分利用新技術、新科技提高體育場館的利用率。制造業方面,將加快新技術、新材料在體育用品領域的應用,推動體育制造業轉型升級,更多地讓智能化應用在產品和消費場景上。”楊雪鶇說。
國家體育總局還將進一步加強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以及文化和旅游部的溝通協調,研究出臺體育用品轉型升級、打造戶外運動高質量目的地等政策措施,不斷打通政策堵點和難點,優化發展環境,激發市場活力。
在體育賽事方面,周進強指出,國家體育總局將出臺更多政策措施,釋放政策紅利,進一步豐富賽事消費的場景。還將繼續會同相關部門推動“跟著賽事去旅行”“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活動,進一步發揮活動效益。
體育用品制造業是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體育總局先后公布了兩批次體育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名單。截至目前,這兩類企業分別達到80家和15家,體育產品的質量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下一步,在政府端,繼續完善政策,將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出臺推動體育用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政策文件,持續優化發展環境。在市場端,繼續培育品牌,打造一批體育領域的‘中國智造’高端品牌,培育更多的世界一流體育企業,加快體育用品制造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楊雪鶇表示。(記者 袁小康)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