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多稅共治"綠色稅制體系日趨完善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0-06





      核心閱讀 綠色稅收廣義層面又稱為環境稅收,是以自然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引導企業綠色生產和消費者綠色消費為目的的稅收,狹義是僅為了環境保護而開征的稅收和對環境保護有積極影響的稅收。綠色稅收是一個完整的稅收體系,所有環境保護稅、自然資源稅、為實現特定的環境目的而籌集資金的稅收,以及政府用來調整和規制與環境有關經濟活動性質和規模的稅收手段,都可以納入到該體系。


      9月15日,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與安永聯合發布的《加強綠色稅制建設 踐行可持續發展》白皮書指出,綠色稅收政策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成為各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的關注度不斷提升,綠色稅收政策將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就我國而言,當前已建立以環境保護稅為核心的"多稅共治"綠色稅制體系,獲得明顯減排效應。隨著綠色稅制體系日趨完善、稅種類別不斷豐富,具體到實際運作層面仍有較大完善空間,推動現行綠色稅收制度進一步"綠化"勢在必行。


      綠色稅收是重要經濟工具


      綠色稅收廣義層面又稱為環境稅收,是以自然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引導企業綠色生產和消費者綠色消費為目的的稅收,狹義是僅為了環境保護而開征的稅收和對環境保護有積極影響的稅收。綠色稅收是一個完整的稅收體系,所有環境保護稅、自然資源稅、為實現特定的環境目的而籌集資金的稅收,以及政府用來調整和規制與環境有關經濟活動性質和規模的稅收手段,都可以納入到這個體系中來。


      根據安永向《中國能源報》記者提供的數據,全球66個國家/地區在可持續性政策激勵、 碳定價制度和環境稅收政策以及免稅措施方面出現新進展。這些國家和地區的GDP總和占全球GDP的90%以上。


      這表明,綠色稅收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經濟工具。就我國而言,在"雙碳"目標下 ,我國正在逐漸將稅收和綠色發展有機結合在一起。《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實施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優化政府綠色采購政策,完善綠色稅制。


      "我國致力于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可持續發展,通過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構建綠色低碳發展機制,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李旭紅表示,"綠色稅收制度重要性毋庸置疑。"


      綠色稅制需不斷完善優化


      我國綠色稅制不斷擴大和發展,目前已構建起以環境保護稅為主體,以資源稅、耕地占用稅為重點,以車船稅、車輛購置稅、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等稅種為輔助,涵蓋資源開采、生產、流通、消費、排放5大環節8個稅種的生態稅收體系。


      受訪專家普遍指出,我國綠色稅制體系在促進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其中,碳市場、綠色稅收體系和綠色補貼政策,在推動資源合理利用、推動企業環保和引導綠色消費等方面,積極效果最為明顯。


      一方面,綠色稅制在促進減污降碳、促進低碳、推動資源節約、促進能源結構優化等方面,效果顯著;另一方面,在防止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落實節能環保政策等方面,綠色稅制還充分發揮了調節作用,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的關系。


      顯然,我國綠色稅制在各個環節相互配合,通過稅收手段促進了資源的合理利用、 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不過,綠色稅制在實施過程中仍面臨一些挑戰,需要不斷完善和優化,以更好地發揮其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對此,安永間接稅服務合伙人岳蕾表示,我國綠色稅收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包括綠色稅種征收范圍有待擴寬、稅率較低、稅額調整不及時、部分稅收優惠與綠色發展要求相悖、綠色稅收征管能力有待提升等。比如,在稅收征管工作機制健全方面,以環境保護稅為例,污染物排放具有瞬時性、隱蔽性、流動 性等特點,對污染物排放監測技術提出了較高要求。加之環境保護稅的征管過程涉及稅務部門、 環保部門、第三方監測機構的協同配合,對各方間信息共享提出了較高要求。


      從制度層面推動綠稅"綠化"


      業內認為,為進一步釋放稅收的綠色調節作用,應從制度層面入手,對綠色稅種稅制要素設計加以考慮,對綠色稅收優惠政策效用的發揮加以衡量,以推動現行綠色稅收制度進一步"綠化"。


      一方面,健全基礎性綠色稅種,既要確保這些稅種的稅收政策與時俱進,也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稅種的計稅依據、稅率結構等具體設計,不斷提高其針對性和精準性。


      另一方面,針對不同行業和產品應實施差異化的稅收優惠。例如,對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產品 實施免稅或減稅政策,鼓勵綠色技術創新和綠色產品應用;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實施懲罰性稅率,倒逼其轉型升級。


      此外,強化稅收政策的協同配合。在基礎性綠色稅種的設計中充分考慮其他相關稅種政策的影響,確保整體政策體系的內在邏輯性和協調性,并加強與其他經濟政策手段的配合,形成更加完善的綠色激勵約束機制。


      站在企業角度,應如何深入評估和理解綠色稅收帶來的影響?安永大中華區ESG可持續發展主管合伙人李菁指出,對企業而言,聚焦綠色稅制建設及可持續發展,剖析綠色稅收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深層關系,不僅有助于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提升負責任品牌形象,還能有效地降低運營風險,實現長期穩健發展。


      安永間接稅服務合伙人梁斯爾則強調,企業應該充分了解綠色稅收政策動向、建立健全綠色稅收管理機制、加強各部門協同合作、制定兼顧減排和降本的節能減排方案等,從而更好地應對綠色稅收并有效實現可持續發展。(記者 王林)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