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5日從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東線有限公司獲悉,自2013年11月正式通水以來,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已累計抽引長江水量約450億立方米,顯著改善沿線民生,帶來良好的經濟、生態效益。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東線有限公司總調度中心副主任侯煜介紹,工程調水主干線全長1467千米,打通了長江干流向北方調水的通道,助力江蘇省實現雙線輸水格局,在山東省構建“T”字形骨干水網,增強天津河北等地水安全保障能力,實現了為蘇魯皖3省的21座地級市和其轄內的71個縣(市、區)補充城市生活、工業和環境用水的目標。
工程有效緩解了黃淮海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受水區內城市的生活和工業供水保證率從最低不足80%提高到97%以上。工程建成運行后增加排澇面積68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16萬畝),為保障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水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工程推動了河湖生態環境復蘇。截至2024年9月底,工程向河北、天津供水6.75億立方米,向京杭大運河補水5.71億立方米。輸水沿線監測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水環境容量和承載能力大幅提高,沿線南四湖、東平湖等湖泊徹底擺脫干涸的困境。
工程助力南北經濟循環進一步暢通。京杭大運河全年通航里程達877公里,江蘇金寶航道、徐洪河等一批河道的通航標準和通航等級提升,1000至2000噸級船舶在東平湖至長江航段可無阻暢行。
侯煜表示,下一步將積極做好東線后續工程前期工作,增強企地協作,切實提升東線一期工程綜合效益。(記者魏弘毅)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