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2月3日從2024數字科技生態大會主論壇上獲悉,我國初步構建了較為全面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接近6000億元,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數超過4700家,覆蓋芯片、算力、數據、平臺、應用等各相關環節。
星辰語音大模型支持中英雙語及40種方言任意混說;政務、工業、教育等垂直領域專用大模型加快賦能經濟社會的數智化轉型;“星海”數據智能中臺,形成了9萬億Tokens高質量數據集……透過大會展區可以看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在我國百花齊放。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志國在論壇上表示,我國大力推進現代化技術產業體系完善升級,初步建成了較為全面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1至10月,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的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9%。
“當前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發展具備了良好條件。”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認為,過去兩年來,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迭代和創新,大模型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從近期實踐來看,AI手機、AI PC等智能終端逐步走進日常生活,行業大模型在金融、工業、醫療等領域加快落地,借助大模型解決生產實際問題逐步形成共識。
記者從會上獲悉,多方將加快構建信息通信業與人工智能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
趙志國表示,要超前布局6G、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領域的研發創新,加強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和垂直領域專用大模型的開發,建設高質量的數據集和語料庫,持續提升創新能力,更好賦能新型工業化。著力推動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加快制定算力互聯互通、算力市場培育等行動方案,建立健全算力網絡協同發展的標準規范體系,增強算網的融合能力,加速構建全國統一的算力服務大市場。
國家數據局副局長陳榮輝表示,要加快培育數字新產業、新業態,發展下一代通信技術、人工智能、智能算力等數字產業,推動數字化產品消費,通過數字改造賦能,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產業深度融合應用,激發數字化轉型的內生動力。(記者 郭倩)
轉自:經濟參考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