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電池產品的進出口形勢呈現復雜態勢。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和國際貿易摩擦持續的背景之下,中國電池產業的出口面臨一定挑戰,但在一些主要市場仍然維持了較高的出口水平。
在進口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電池產品的進口額達到21.95億美元,同比增長3.31%。
在出口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電池產品的出口額保持了較高規模,約為481億美元。中國電池出口額排名前十的市場為美國、德國、越南、韓國等。美國依舊是最大的出口市場,出口額為106.8億美元,占中國電池出口總額的22.2%,同比增長3.5%。其中,鋰電池在美國市場的出口額約為101.1億美元,占美國市場總出口的94.8%。重要原因在于,盡管全球多個區域的需求有所減緩,但中國電池在全球電動汽車、便攜電子設備及可再生能源領域的供應中仍占據重要地位。
據國際能源署(IEA)數據,中國目前在全球電池生產方面發揮著主導作用,2023年產量超過650吉瓦時,幾乎占全球電池產量的80%。
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國電池企業正加速在東南亞建生產基地。例如長虹能源的泰國子公司已在當地購買土地并進行了廠房設計,其位于泰國春武里府永山工業園的工廠將于今年年底動工,計劃明年年底投產。而在這之前,浙江恒威、寧波雙鹿等電池企業也已到越南布局海外工廠,這與美國可能進一步加征關稅的預期有關。
總體而言,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電池行業的進出口形勢較為復雜。中國電池工業協會認為:"一方面,國際上部分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諸如美國IRA法案、土耳其對相關產品加征關稅以及海合會對中國啟動活塞式發動機的鉛酸蓄電池發起反傾銷調查等,給中國電池出口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另一方面,中國憑借在鋰電池等領域的先進技術和完備產業鏈優勢,依然在國際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出口額依舊維持在較大規模的水平。"
展望未來,中國電池工業協會表示,"機遇與挑戰并存""盡管面臨全球經濟放緩和國際貿易摩擦的壓力,但在全球電池需求持續增長的背景下,中國電池產業依然表現出強大的韌性和競爭力。"(綜合)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