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藥企禮來日前宣布,GLP-1產品替爾泊肽(中文商品名為穆峰達)正式在中國上市,覆蓋2型糖尿病和減重兩大適應證。這意味著,在國內減重藥市場上,諾和諾德與禮來兩大巨頭將正面交鋒。與此同時,國內藥企也在加速相關產品的上市進程。
兩大巨頭正面交鋒
目前,國內已有多家電商平臺供應穆峰達。禮來方面對記者表示,產品商業化上市后,公司將開始向中國各地的醫藥機構供應該產品。該產品是處方藥,必須在專業醫生監管下使用,患者應咨詢專業醫生進行診斷。禮來方面表示,目前,穆峰達在中國是一款自費藥物,具體價格還需參照各大醫藥機構的定價。
諾和諾德與禮來兩大巨頭的明星減重藥位居減重市場"第一梯隊",而諾和諾德的減重藥營收規模更大。根據2024年前三季度財報,諾和諾德旗下減重版司美格魯肽注射液收入為383.4億丹麥克朗(約折合55.32億美元);禮來旗下減重版替爾泊肽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為30.18億美元。
值得關注的是,兩大巨頭宣布旗下明星減重藥在中國上市后,在產能供應上也是暗中較勁。2024年3月,諾和諾德在天津落地約4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投資,用于無菌制劑擴建項目。2024年10月,禮來宣布投資15億元用于蘇州工廠的產能升級,擴大治療2型糖尿病和肥胖癥創新藥的生產規模。
禮來方面對記者表示,禮來每天都在生產運輸大量的替爾泊肽,工廠正在日夜不停運轉,新的制造設施也在連夜建設,這一規模是史無前例的。
減重效果眾說紛紜
在上市時間方面,諾和諾德旗下產品先行一步。為實現"彎道超車",禮來在減重效果上正面"硬剛"諾和諾德。2024年12月,禮來公布了替爾泊肽與司美格魯肽的"頭對頭"試驗結果,稱"無論是在主要終點還是在5個關鍵次要終點上,替爾泊肽均實現了全面超越司美格魯肽。"
禮來也曾放話,預測替爾泊肽銷售額有可能在2025年超過司美格魯肽。
資料顯示,諾和諾德已開展了一項肥胖癥的Ⅲ期臨床系列研究,其中包括一項與替爾泊肽"頭對頭"對照用于減肥的Ⅲ期臨床試驗。該試驗預計將于2025年8月完成。
兩大巨頭的競爭從減重效果到適應證數量。資料顯示,禮來正在擴大替爾泊肽的適應證版圖,針對替爾泊肽布局了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MASH(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等共9項慢性病適應證。諾和諾德預計將于2025年上半年在美國和歐盟為司美格魯肽在 MASH領域申請新適應證。
值得關注的是,在股價表現上,禮來的勢頭正好。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禮來的股價從2024年年初至年末上漲了約34%,諾和諾德則下跌了約16%。
國內藥企研發提速
2024年,多家國內藥企爭相披露了 GLP-1產品的研發進度。其中,信達生物的瑪仕度肽已于2024年2月在國內申請上市。恒瑞醫藥、先為達均已向外界透露Ⅲ期臨床試驗的消息。
數據顯示,國內至少有15種司美格魯肽仿制藥進入臨床,其中,至少11種進入臨床后期階段。目前,四環醫藥、石藥集團、麗珠集團、聯邦制藥、九源基因和翰宇藥業等超過10家藥企均在開展司美格魯肽減重適應證的臨床探索。
長城國瑞證券分析師認為,當前,我國 GLP-1藥物在減重領域處于發展初期,競爭格局尚未建立,國內藥企也有機會突圍。
但是,瑞銀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預測,盡管 GLP-1減肥藥市場在2025年仍將持續增長,但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將使其難以超越市場整體表現。瑞銀預計GLP-1藥物市場規模將在900億美元至1100億美元之間,禮來與諾和諾德將繼續主導市場,其銷售額有望隨著2025年產能的提升而增長。盡管其他制藥公司例如安進和羅氏也涉足減肥藥市場,但瑞銀認為,鑒于禮來與諾和諾德的市場地位,這些競爭對手的市場滲透率有限。(記者 馬嘉)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