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空經濟乘勢而上 知識產權保駕護航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3-24





      從“打個飛的”上班到無人機配送外賣,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中,立體化商業生態正加速構建。這些曾經只存在于科幻電影里的場景,如今已悄然融入人們的現實生活。


      連續兩年,低空經濟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中,專門提到要加快完善低空經濟監管體系,有序發展低空旅游、航空運動、消費級無人機等低空消費。在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和技術創新突破的雙重驅動下,低空經濟正從戰略布局邁向商業落地,催生出物流配送、城市交通、文旅消費等多元化場景。在這片萬億級藍海市場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猶如“雙引擎”,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


      強化政策支撐


      “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既包括傳統通用航空業態,又融合了以無人機為支撐的低空生產服務方式,通過信息化、數字化管理技術賦能,與更多經濟社會活動相融合,形成了一種容納并推動多領域協調發展的極具活力和創造力的綜合經濟形態。”在2024年中國民用航空局召開的推進低空經濟發展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民用航空局綜合司副司長孫文生這樣定義低空經濟的戰略價值。


      中國民用航空局預測,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突破3.5萬億元。面對萬億級藍海市場,全國已有45個城市啟動了低空經濟相關的政策規劃。其中,深圳率先出臺全國首部地方性法規--《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


      記者發現在各地低空經濟政策體系的構建中,知識產權成為關鍵著力點。比如,今年2月正式施行的《廣州市低空經濟發展條例》明確要求:市、區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低空經濟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健全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機制;市場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應當制定措施,支持企業在低空經濟領域強化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支持行業組織、企業組建知識產權創新聯合體、構建行業專利池,推動低空經濟領域知識產權交易、許可、投融資。


      “知識產權對于低空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它就像是低空經濟創新發展的'保護網'和'加速器'。”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低空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喬善勛表示,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其發展高度依賴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創造。掌握關鍵技術知識產權,既能提升企業的全球話語權,特別是在行業標準制定中發出“中國聲音”,同時還能保障產業鏈安全可控,為我國低空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立好保護“盾牌”


      近年來,低空經濟爆發式增長在知識產權領域投射出鮮明的軌跡。《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我國低空經濟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技術體系逐步完善,知識產權布局加速推進。而無人機作為低空經濟的重要載體之一,創新勢頭格外迅猛。中國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大民用無人機出口國,相關專利布局靠前,成為全球第一大技術來源國。


      西北政法大學教授張超漢認為,低空經濟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對知識產權保護有著更高要求。我國仍然需要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以應對知識產權挑戰。


      喬善勛也提出:“低空經濟這個新興領域,知識產權問題就像是'成長的煩惱',需要特別關注。”伴隨著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智能導航等前沿技術的不斷突破,專利布局滯后、商業秘密泄露等問題很可能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在技術研發端,低空經濟涉及的產業鏈豐富、行業交叉性強、技術迭代速度快,部分企業很可能面臨專利布局不完善、專利權權屬界定不清晰等問題;在人才管理端,中小型企業普遍缺乏完善的保密機制,核心技術人員流動易引發技術外泄。比如,公開報道中提到,某無人機研發公司就曾處理過2起內部員工泄密事件,一位離職的員工把他們的設計圖帶走并賣給了競爭對手。


      如何破解“成長的煩惱”?喬善勛建議,一方面要持續完善法律法規體系。相關部門應制定專門針對低空經濟的法律法規,同時,進一步完善現有制度體系,為創新者和投資者提供清晰的指引。另一方面,政府可通過稅收優惠、補貼等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進行專利布局,并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初創企業和中小企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降低創新成本,激發創新活力。


      張超漢認為,我國企業應強化通過法治手段保障核心權益的能力。要在國際合作項目中用好法律武器,確保我國企業在技術研發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獨立自主性。這意味著在國際項目中,我國企業應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避免核心技術被竊取或濫用。與此同時,我國需要推動國內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與國際規則接軌,形成嚴密的法治保障網。這不僅包括完善國內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還涉及加強國際知識產權合作,確保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能夠獲得公平的法律保護。


      如今,在深圳寶安區,全國首個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城市空中交通運營中心已啟用一年有余,每天數百架次無人機和 eVTOL在此起降;大疆農業無人機讓農田變身“空中工廠”,農藥噴灑精度達厘米級……在這場立體化的變革中,知識產權無疑是衡量產業成熟度的關鍵指標。只有構建起較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生態,才能更好地釋放低空經濟的萬億潛能,讓中國在新一輪空天競爭中占據先機。(記者 張彬彬)


      轉自:中國知識產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