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藥制劑與生化藥品進出口整體穩定向好 我國醫藥外貿煥發新動能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3-25





      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下同),2024年,我國醫藥產品進出口貿易額達1993.76億美元。其中,出口額1079.64億美元,同比增長5.9%;進口額914.1億美元,同比下降2%。貿易順差達165.53億美元。


      作為對穩定醫藥產品外貿基本盤起著不可或缺作用的品類,西藥制劑和生化藥品的出口在2024年均實現正增長:西藥制劑出口恢復增長;生化藥品出口小幅增長,基本與2023年同期持平。西藥制劑和生化藥品成為我國醫藥外貿新生力軍。


      西藥制劑外貿態勢向好


      出口全年以量驅動,回暖明顯


      2024年,我國西藥制劑出口至185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69.47億美元,同比增長10.04%,占西藥類產品出口額的12.88%,占醫藥產品出口總額的6.43%。2024年,我國醫藥產品出口額實現增長,西藥制劑對醫藥產品出口額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0.54%。量價方面,西藥制劑全年出口量增長16.87%,單價下跌趨勢較上半年略有擴大,同比下跌5.84%。


      2024年,西藥制劑有8個月實現了出口額同比增長,其中有7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4個出口額同比下降的月份中,除9月份外,降幅均在6個百分點以內。


      從貿易方式看,2024年西藥制劑出口仍以一般貿易為主,占比53.85%,同比增長12.47%。保稅監管場所進出境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貿易方式占比為11.32%,較上半年下降約5個百分點。進料與來料加工貿易占比增至34.37%,特別是進料加工貿易,同比增長44.67%,說明委托加工仍為我國制劑出口貿易的重要方式。


      進口先抑后揚,走勢趨于穩定


      2024年,我國自60個國家和地區進口了西藥制劑,進口額228.29億美元,同比下降6.99%,占全年西藥類產品進口額的43.49%,占醫藥產品整體進口額的24.97%。量價方面,西藥制劑進口單價同比增長2.42%,進口額下降主要由于全年進口量下降9.19%所致。


      從月度進口數據看,2024年一季度,西藥制劑進口額低于預期,2月份進口額同比降幅達36.31%,3月份進口額環比回暖。二季度,4月份西藥制劑進口額同比逆跌回升,5月份、6月份環比基本持平,但仍延續了同比下降的走勢。直至9月份,西藥制劑進口出現了明顯的觸底反彈,進入四季度后,西藥制劑進口額連續3個月保持正增長,四季度整體進口額同比增幅達13.16%,且進口量和進口單價分別增長了6.53%和6.22%,呈現出“量價齊升”的態勢,扭轉了全年進口下降的趨勢。


      生化藥品進出口增速趨穩


      出口呈量增價跌態勢


      2024年,我國生化藥品出口至全球179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40.17億美元,同比增長4.58%,占全年西藥類產品出口額的7.44%,占醫藥產品整體出口額的3.72%。量價方面,生化藥品出口量較2023年同期增長24.94%,單價則下跌16.3%。


      從月度出口數據來看,除出口額2月份同比降幅較大、1月份和11月份同比微降約1個百分點外,自3月以來基本呈恢復性同比增長的趨勢;4月份、6月份和8月份同比增速均超過10%,而12月份單月同比增長幅度更是超過25%。


      與西藥制劑出口略有不同,生化藥品出口貿易方式以一般貿易為主,占比高達94.03%,比重較2023年同期增長2個百分點,相較保稅監管物流、加工貿易等其他貿易方式占絕對主導地位。


      進口增速整體放緩


      2024年,我國自85個國家和地區進口了生化藥品,進口額為188.52億美元,同比增長3.32%,占全年西藥產品進口額的35.91%,占醫藥產品進口總額的20.62%。量價方面,2024年生化藥進口量增長7.53%,但單價下降了3.91%。


      從2024年全年來看,生化藥品進口額一季度同比波動較大,全年呈月度環比震蕩下降的態勢。1月份進口“量價齊升”,驅動進口額同比增長73.14%;6月份進口額同比增速達到53.01%的次高點;進入下半年后同比增速整體放緩并趨于穩定。


      2025年外貿承壓但仍有可為


      2025年,逆全球化與貿易保護主義盛行,且全球經濟復蘇動能偏弱,我國醫藥外貿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嚴峻。


      在我國醫藥產品出口第一大市場美國,盡管在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中我國對美國醫藥貿易未受到明顯沖擊,但在當前美國宣布對我國商品加征關稅已成既定事實的背景下,醫藥貿易恐難獨善其身。尤其是西藥制劑,多年來美國一直是我國出口最大規模的單一市場,加征關稅對恒瑞醫藥、華海藥業、齊魯制藥、人福醫藥、石藥集團等國際化制劑企業而言是一大挑戰。盡管我國創新藥企業多以License-out或在當地布局委托生產的模式出海美國,暫時不受加征關稅的影響,但此后美國對我國是否會有更進一步、更大范圍的貿易壁壘措施未可知,我國醫藥產品出口及產業國際合作或將面臨不小壓力。


      面對重重困難與挑戰,企業可通過加強研發創新提升產品和品牌競爭力、拓展新興市場尋找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重視供應鏈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等方面優化戰略布局,爭取更多“閃轉騰挪”的國際化發展空間。


      盡管外部形勢復雜,但我國醫藥外貿仍展現出充分的韌性和競爭力。從2024年醫藥外貿情況看,出口方面,人用疫苗出口額恢復增長、出口單價較新冠疫情前大幅上升,西藥制劑對醫藥產品的出口額增長貢獻率突破10%等,無一不是我國醫藥產業國際化向價值鏈高端攀躍的表現。進口方面,免疫制品需求龐大,進口穩步增長;西藥制劑進口經歷了大半年的震蕩,再次回到相對穩定的增長區間。人用疫苗進口出現下降,結合2024年批簽發量數據來看,國產疫苗的進口替代效應開始顯現,國產疫苗的國際化空間將更有可為。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劃之年,相關政策的不斷出臺,也在釋放醫藥產業國際化發展政策紅利。2024年11月,商務部印發《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動外貿穩增長、優結構、添動能;2025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全面深化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改革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支持醫藥產業擴大對外開放合作,支持藥品、醫療器械出口貿易;2025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以更多務實舉措穩存量、促增量、提質量,更好地吸引利用外資;2025年2月,國家藥監局對《出口藥品生產監督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再次公開征求意見,未來發布實施后,將進一步賦能醫藥產業國際化。相信在相關政策的協同發力下,我國醫藥產業國際化之路將在內外資融合發展中更加寬廣。(作者: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 石天放)


      轉自:中國醫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