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來,中國低壓電器在國際舞臺上持續閃耀,出口增長步伐穩健有力。數據顯示,2025年前兩個月,中國低壓電器出口額達35.3億美元,同比增長7.3%。這一成績不僅延續了2024年以來的強勁勢頭,更在全球經濟復蘇的背景下,展現出中國低壓電器行業的非凡韌性和蓬勃生機。自2024年以來,中國低壓電器在國際市場上的表現十分亮眼,2024年全年中國低壓電器出口額達223.2億美元,同比增長7.2%。在全球低壓電器市場中,中國產品以其卓越品質和創新技術贏得了國際市場的廣泛贊譽。
多因素推動行業發展
全球經濟復蘇、能源轉型以及數字化進程加速,共同推動低壓電器行業駛入發展快車道,也為"中國制造"低壓電器產品出口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從全球視野來看,低壓電器市場規模持續擴容,據Global Growth Insights(全球增長見解)統計,2024年全球低壓電器市場規模為974.92億美元,預計到2033年將攀升至2725.35億美元,巨大的市場潛力為中國低壓電器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隨著全球經濟活動逐步回暖,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建筑、工業、交通等領域的電力需求持續上漲。新興經濟體更是成為增長的主力軍,東南亞、印度等地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電力的依賴與需求日益增強,為低壓電器市場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訂單。中國低壓電器企業憑借過硬的技術實力和優質的產品,成為這些新興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可靠伙伴。
能源轉型浪潮席卷全球,可再生能源蓬勃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項目遍地開花。這些新能源發電系統對低壓電器設備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高效、智能的設備來精準分配和控制電力。中國低壓電器企業敏銳捕捉到這一趨勢,加大研發投入,推出一系列適配新能源場景的產品,成功搶占市場先機。同時,數據中心建設的加速也為低壓電器市場開辟了新藍海。在數字化時代,數據中心對低壓電器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有著極高要求,中國企業憑借技術創新,滿足了數據中心的需求,成為全球數據中心建設的優質供應商。
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廣泛應用,更是為低壓電器行業插上了智能化的翅膀。智能斷路器、遠程監控系統等技術升級產品應運而生,它們如同智慧的"守護者",實時監測電力系統運行狀態,精準診斷故障,遠程操控設備,極大地提高了電力系統的可靠性和效率,滿足了現代工業自動化和智能電網的高端需求。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低壓電器分會的相關負責人認為,中國企業在智能化產品方面的研發和生產投入不斷加大,產品競爭力進一步提升,這為中國低壓電器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撐。
產品出口結構更多元
中國低壓電器行業出口產品結構呈現出多元化態勢。2024年,接插件出口額占比高達44.9%,穩居出口產品榜首。其如同電力傳輸的"橋梁",連接著千家萬戶與各類用電設備。插頭、插座、燈座、開關等產品也占據著出口的重要份額。這些看似平凡的小物件,卻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們的穩定供應,保障了全球電力使用的便捷與安全。除熔斷器外的七類產品出口額均實現同比增長,接插件、熔斷器及自動斷路器的出口增長勢頭強勁。特別是自動斷路器,憑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出口額已連續三年增長,成為低壓電器出口領域的"明星產品"。
具體來看,2024年中國接插件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44.9%,插頭、插座、燈座出口額同比增長16.7%,開關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14.1%,繼電器出口額同比增長7.9%,自動斷路器出口額同比增長7.3%,其他電路保護裝置出口額同比增長4.4%,光導纖維出口額同比增長3%。這一組組亮眼的數據,彰顯了中國低壓電器行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也反映出中國產品在技術創新和質量提升方面的顯著成效。
新興市場成出口新引擎
越南、墨西哥、印度、泰國等國家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速、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旺盛,成為中國低壓電器產品出海的重點潛力市場。
"近年來,越南經濟增長迅速,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特別是電力、工業和建筑領域對低壓電器的需求持續增長。同時,越南政府對吸引外資和推動工業化進程的重視,使該國成為低壓電器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理想目的地。墨西哥在汽車制造、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對低壓電器的需求旺盛,為低壓電器產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印度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對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巨大。印度政府在推動'印度制造'和基礎設施升級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特別是在智能電網、新能源和工業自動化領域,為低壓電器市場提供了新的增長點。泰國作為東南亞的工業和經濟中心,其汽車制造、電子和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泰國政府注重發展高科技和綠色經濟,這給低壓電器行業特別是在數據中心、智能電網和新能源領域帶來了機遇。"上述負責人表示。
展望未來,全球經濟復蘇的曙光初現,新興市場需求不斷增長,智能化技術的普及更是為低壓電器行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中國低壓電器企業將在技術研發、產品提質和市場拓展方面持續發力,以創新為筆,以質量為墨,書寫中國低壓電器行業在全球市場上的輝煌篇章。(記者 劉葉琳)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