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細分賽道 搶占新興市場 做大中國品牌
摩托車出口:在引擎轟鳴中書寫傳奇
近年來,在復雜多變的全球經濟環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我國摩托車行業奮力進取,“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摩托車制造企業在不斷提升產品質量的同時,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實現了從國內龍頭到國際品牌的轉型,通過細分賽道、產品創新、全球多元化布局,展現了“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韌性和發展潛力。
2024年,我國摩托車行業產銷穩定增長,國際市場份額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內燃機摩托車、電動摩托車均保持穩固的競爭優勢。今年一季度摩托車出口更是跑出了同比增長38.9%的加速度。
年度出口額破千億 國際份額保持領先
近年來,我國摩托車行業堅持走轉型升級發展道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加強品牌建設,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保證了摩托車行業的平穩運行。隆鑫、宗申、豪爵、春風、錢江等多個中國摩托車自主品牌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自2016年起,中國摩托車出口量從1600萬輛起步,以年均15%的增速持續攀升,最終在2024年突破3500萬輛。2024年是中國摩托車產業的轉折之年。從國內市場突圍,到全球市場的全面開花,中國摩托車企業憑借自身硬實力在全球產業鏈中立于不敗之地。
中國摩托車商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摩托車行業產銷分別完成1997.08萬輛和1992.28萬輛,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0.79%和2.82%。根據全球海關貿易數據庫(GTT)數據,2024年我國摩托車出口額占全球市場的34.1%,較2023年提升6.8個百分點,所占份額遠超第二名的歐盟26個百分點,其中,內燃機摩托車出口占全球市場的29.8%;電動摩托車及踏板車出口占比高達43.9%,兩項數據均居世界首位,進一步鞏固了中國作為全球摩托車制造和出口第一強國的地位。
海關數據顯示,過去十年(2015-2024),我國摩托車出口量、值均實現翻倍,2024年出口量突破3500萬輛達到3675萬輛,同比增加37.9%;出口額達到1034.7億元,同比增長27%,系摩托車出口額首次突破千億大關。今年一季度摩托車出口量更是同比大增40.7%達到937.3萬輛,創下同期歷史新高。
燃油與電動雙線并進 制造能力全面提升
中國摩托車出口的爆發式增長得益于產品線的多元化。其中內燃機摩托車單價穩定在600美元以上,車型覆蓋50cc排量到800cc排量全系列,快速搶占拉美、非洲、東盟等對耐用性和動力要求較高的新興市場。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出口內燃機摩托車407.7萬輛,增長38.1%。對拉美、非洲、東盟出口分別增長56.1%、63.3%、7.2%,合計占我國內燃機摩托車出口總量的77.6%。從車型看,出口產品以100cc-200cc小排量為主,其中100cc-125cc、125cc-150cc、150cc-200cc排量分別占內燃機摩托車出口總量的37.2%、27.7%、14%。更亮眼的是,隨著我國摩托車制造技術的提高,250cc以上的大排量休閑車型出口量實現翻倍。
同時,在全球環保意識日益增強的背景下,消費者對低碳、環保的交通工具需求急劇增加。電動摩托車以其零排放、低噪音、低能耗等優勢,成為滿足這一需求的理想選擇。以雅迪、比德文、小牛等為代表的新興電動摩托車企業,憑借創新的產品設計、靈活的市場策略及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的能力,以電動化、智能化為發展方向,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創新性和競爭力的電動摩托車產品,滿足消費者對環保、智能、便捷出行的需求。如小牛電動車采用先進的電池管理系統(BMS)和輕量化設計,有效延長了電動摩托車的續航里程,部分車型已實現單次充電可行駛超200km,極大緩解了用戶的“里程焦慮”。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電動摩托車及踏板車出口512.7萬輛,同比增長39.8%,占我國出口摩托車總量的半數以上。我國電動摩托車在環保要求較高的傳統市場大放異彩,對傳統市場(美國、歐盟、日本、中國香港、英國)出口275.7萬輛,增加47.7%,占出口電動摩托車總量的53.8%。
加速搶占新興市場 積極拓展“朋友圈”
在充分開拓傳統市場的同時,我國摩托車行業不斷拓展非洲、東南亞、拉美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等新興市場。海關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摩托車出口至192個國家或地區,較去年同期增加4個。歐盟、美國、墨西哥是我國摩托車前三大出口市場。一季度,我國對傳統市場共出口摩托車308.7萬輛,同比增加47.6%,占同期我國摩托車出口總量的(下同)32.9%,其中對歐盟出口171.9億元,同比增長64.6%,占18.3%。出口美國占比出現下滑,而以拉丁美洲、非洲等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占比則呈現明顯提升態勢。海關數據顯示,一季度對美國出口113.4萬輛,同比增長28.2%,占12.1%,占比下降1.2個百分點;同期,對拉丁美洲出口206.1萬輛,同比增加58.6%,占比提升2.5個百分點至22%;對非洲出口量達133.7萬輛,增加71.9%,占比提升2.6個百分點至14.3%;對中亞五國出口22.6萬輛,同比增加72.1%,占比提升0.4個百分點至2.4%。
民營企業為開拓新興市場主力軍
從出口企業類型來看,民營企業規模龐大、底蘊深厚,是我國摩托車出口的絕對主力,2024年民營企業出口摩托車2993.5萬輛,同比增長37.2%,占我國摩托車出口總量的81.5%。今年一季度,民營企業出口量跑出了同比增長44%的加速度,達到758.2萬輛。
民營企業對拉美、非洲、中亞等新興市場的出口成績斐然。海關數據顯示,我國民營企業對拉美電動汽車出口量2023年突破400萬輛,2024年跨越式攀升至678.1萬輛,今年一季度出口量達到180.5萬輛,同比大幅增加64.6%,其中對巴西、墨西哥出口分別增加95.4%、42.8%。在非洲市場的表現同樣亮眼,2022年不足200萬輛,2023年達到223.2萬輛,2024年穩定增長至286.8萬輛,今年一季度出口量已達99.5萬輛。此外,在印度、中亞市場,民營企業也獲得巨大成功,對印度出口量由2023年的44.3萬輛翻倍增長至2024年的85.2萬輛,今年一季度同比大增1.3倍至27.5萬輛;對中亞五國出口量由2022年僅17.6萬輛,到2023年大幅增長到46.1萬輛、2023年再翻倍至99.4萬輛,今年一季度出口量達到20.3萬輛,同比增長86.5%。
中國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目前本田、雅馬哈等國際知名品牌憑借悠久的歷史、卓越的技術和良好的口碑,在全球市場占據主導地位。而中國摩托車企業憑借“高性價比+快速迭代”的策略,正在全球市場擠壓其品牌份額,尤其是在250cc以上的大排量高端休閑車型領域。
中國摩托車品牌的全球影響力不斷提高,頭部企業正從“貼牌代工”向自主品牌建設加速轉變,如,宗申在印尼設立研發中心,春風動力針對歐洲市場推出定制化車型,大長江則通過贊助國際賽事提升品牌溢價。中國摩托車不再 是“廉價商品”,正以技術、設計、服務等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出口的摩托車中,國產品牌(包括境內自主及境內收購品牌)占30.6%,較去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國產品牌占比進一步提升至33.7%,較去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其中,國產品牌電動摩托車對非洲、阿拉伯國家聯盟、中亞五國出口量分別大幅增長88.1%、67.8%、1.3倍,占同期我國摩托車對上述市場出口總量的51%、35.7%、38.9%。另外,250cc以上大排量車型中,國產品牌占比達44.1%,同比增長一倍。
隨著我國不斷引導和支持傳統產業加快應用先進適用技術,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我國摩托車產業積極搶抓機遇,主動“攀高逐綠”,在新舊動能加速轉換過程中,加大對中高端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投入,產品結構持續優化。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浪潮加劇,新興市場作為摩托車出口“藍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國內企業宜乘勝追擊,不斷開拓創新,針對拉美、非洲、中東等新興市場的消費特點,開發針對性車型,不斷擴大市場優勢,在引擎轟鳴中書寫新的傳奇。(作者:濟南海關所屬東營海關 孫宇泓)
轉自:中國國門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