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介紹了2025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
記者獲悉,上半年,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經濟運行平穩,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加速,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5.6%和25.5%;信息通信業總體保持平穩運行態勢,我國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9.3%,5G移動電話用戶達11.18億戶,用戶普及率超79%。
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 數字產業收入同比增長9.3%
謝少鋒表示,今年上半年,面對更加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工業和信息化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落實“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要求,強化央地協同、部門協作、政企協力,工業和信息化事業發展態勢良好,新型工業化加快推進,企業創新活力不斷釋放,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呈現“向穩、向新、向優”的特點,為完成全年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有三方面特點:
一是工業和信息化經濟運行平穩。主要經濟指標總量和增速穩步提升,上半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在一季度良好開局的基礎上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25.7%,基本保持穩定。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實施制造業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7.5%。以5G、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迅速發展,數字產業完成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3%,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3.4個百分點。
二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加速。創新應用成果加速落地,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陸兩棲滅火飛機AG600,獲頒中國民航局型號合格證與生產許可證。人形機器人訓練場和數據集落地運營,開源550多萬條訓練數據,加快在多領域下應用,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的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5.6%和25.5%。人工智能賦能作用持續加強,我國培育并開源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加快在電子、原材料、消費品等行業應用,形成一批新模式新業態。AI手機、AI電腦、AI眼鏡等人工智能終端已超百款,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三是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持續加快。著力調整產業結構,推動高端產業發展。上半年,規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拉動全部規上工業增長3.4個百分點,占全部規上工業的35.5%,較去年提高0.9個百分點。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對全部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23.3%。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新確定26個試點城市開展第二批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新支持35個試點城市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在電子信息、電力裝備、輕工、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行動。
5G基站達455萬個 5G用戶數達11.18億
謝存表示,今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推動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上半年,我國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9.3%,電信業務收入累計達9055億元,信息通信業總體保持平穩運行態勢。
一是網絡支撐更有力。截至6月底,5G基站達到455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達11.18億戶,用戶普及率超79%。具備千兆網絡服務能力的端口達3022萬個,千兆寬帶用戶達2.26億戶。首批168個小區、工廠和園區的萬兆光網試點部署順利開展。截至3月底,我國在用算力標準機架達1043萬架,智能算力規模達到748EFlops,為海量數據計算提供智能底座。
二是融合應用更深入。今年以來,5G新通話、直播短視頻、云游戲等新興業務蓬勃發展,大模型類APP與AI終端協同發展。數字消費需求持續釋放,移動用戶上網流量連續6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5G融合應用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86個。建設超過1.85萬個“5G+工業互聯網”項目。
三是普惠服務更便捷。“今年是電信普遍服務實施十周年,10年時間我們推動實現了'村村通寬帶、鄉鄉通5G',行政村通5G比例超過90%。”謝存說。聚焦群眾關切期盼,推出信息通信暖心服務“十件實事”。例如,推動3000余個老年人適用網站、APP完成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開設超40萬場“銀齡數字課堂”,讓老年群體信息時代不掉隊、數字生活更從容。再如,推動電信服務線上辦理量占比超91%,全國4.5萬家營業廳提供異地辦理,覆蓋所有區縣,讓服務更便利,讓群眾少跑腿。
四是對外開放更務實。穩妥有序組織實施增值電信業務擴大開放試點,組織首批試點地區出臺擴大開放指南,加強與外資企業溝通對接,目前已有40家外資企業獲得試點批復。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累計超2600家,較去年同期增長27%,充分體現了中國電信市場對外資吸引力持續增強。
謝存表示,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持續統籌推進“建、用、研”,進一步推動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提升5G和千兆光網覆蓋深度與廣度,加快推進5G-A、萬兆光網試點部署,深入推進“信號升格”專項行動,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體系。加速豐富5G-A產品體系,推動高品質網絡落地部署,加快推進6G技術研發,前瞻布局和培育面向6G的應用產業生態。
開源體系建設不斷完善 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產品超1200款
謝存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展現出較強韌性,呈現出穩增長、穩出口、增利潤的特點。上半年,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1%,高于同期工業增加值增速4.7個百分點。
在硬件生態建設方面,標桿產品密集突破,上半年國內多家企業發布具有“全球首款”性質的關鍵產品,覆蓋安全芯片、高端處理器、智能終端設備、AI一體機等高增長領域。
新技術釋放消費潛力。例如,今年“618”期間,京東平臺AI眼鏡的成交量同比增長7倍。標準體系穩步推進,開源指令集標準研制加快,上半年相關行業組織啟動14項、在研20項標準,人工智能終端智能化分級系列國家標準研制工作啟動,為生態健康有序發展提供關鍵支撐。
在軟件創新發展方面,開源體系建設不斷完善,DeepSeek“以軟補硬”“開源傳播”“生態優先”的創新模式有效激發了行業開源創新,多家科技企業推出一批開源軟件成果,例如,倉頡編程語言、星環車載操作系統、文心大模型等加速發展。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自動駕駛等領域的開源社區加快建設。開源鴻蒙生態加速演進,截至6月底,搭載開源鴻蒙操作系統的產品種類超1200款,總量超11.9億臺,開發者超720萬,上架應用與元服務超2.5萬個,生態伙伴超450家。
在智能化轉型方面,隨著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在醫藥工業落地應用,涌現出一大批藥品智造生產線、智能藥廠。謝存表示,相關AI制藥企業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大幅縮短藥物研發周期,將“試錯式研發”轉變為“精準攻關”。
“下一步,我們將推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進一步提質增效,組織開展'人工智能+軟件'行動,加速軟件智能化進程。聚力打造優質開源項目,深入推進以貢獻為導向的開源人才評價,營造更具吸引力、包容性和創造力的開源生態。”謝存說。(記者 鄧聰 李文博)
轉自:人民郵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