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現代機械計算機仿真設計技術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機械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進入20世紀中期,就與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相結合,形成了現代機械計算機仿真設計技術。如今,知識產權的重要性逐漸凸顯,眾多科研單位針對現代機械計算機仿真設計這一技術提交了大量專利申請。筆者通過外文數據庫VEN及中國專利文摘數據庫CNABS,使用分類號、以“機械”“機器”等為關鍵詞進行檢索,以2016年3月7日之前公開的專利申請為統計分析的數據基礎,對現代機械計算機仿真設計專利情況進行全面的檢索分析。
申請數量快速增長
現代機械計算機仿真設計技術種類繁多,但在實踐中,應用最多的是最優化設計方法、有限元分析方法和可靠性設計方法這3類。這些方法體現了現代與傳統設計在思想內容上所發生的設計最優化、高速度高精度分析及設計參數隨機化的深刻變革。
在全球現代機械計算機仿真設計相關專利申請中,圍繞有限元分析方法和最優化設計方法提交的專利申請量達到1:1,圍繞可靠性設計方法提交的專利申請量則相對較少,不到前兩者的1/4。中國在該領域提交專利申請量的比例與此相似,其中使用最優化設計方法提交的相關專利申請量最大。
筆者通過檢索了解到,全球第一件現代機械計算機仿真設計的專利申請出現于1980年,之后逐年遞增,截至2015年,全球相關專利申請已達650件,由此可以看出該領域的研發熱度不斷上升。1985年,中國圍繞該技術提交了第一件專利申請,但直至1991年,才開始提交第二件專利申請,此后穩步增長,2013年達到170件后申請量開始下滑,2015年中國在該領域提交的專利申請僅為65件。從統計數據看出,中國的現代機械計算機仿真設計技術起步較晚,在經歷了平穩發展期后,進入低谷。
中國的工程機械經過10年的高速發展期后,從2012年開始,該行業的盈利大幅下降。工程機械行業的經濟不景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現代機械計算機仿真設計領域的專利申請量。
在全球專利申請量位列前十的國家中,美國的專利申請量遙遙領先,顯示出其強勁的研發實力。日本、德國的專利申請量分列第二和第四,中國的專利申請量位列第三。
國外企業占據優勢
從專利申請量來看,全球在現代機械計算機仿真設計領域排名前10位的專利申請人分別為IBM、波音公司、富士通株式會社、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索尼株式會社等企業。
在中國,位列前十位的申請人包括IB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波音公司、西北工業大學、天津大學等。
由此可以看出,全球專利申請量排名前10位的專利申請人主要來自于企業,其中日本企業居多,表明日本制造業的不俗實力,但中國企業卻未能上榜。從中國在該領域的專利申請人排名情況來看,IBM、波音公司都與中國有緊密的業務往來,并在中國多個省市設有分公司和辦事處,因此IBM和波音公司的中國分公司作為申請人提交的專利申請量占比較大。此外,在中國眾多高校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不僅提交的專利申請量排名比較靠前,其專利申請的授權率也高達50%以上。
綜上所述,雖然全球現代機械仿真技術的專利申請多來自于企業,但中國企業在該領域的專利申請卻并不理想。雖然中國在該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位列全球第三,但大部分來自外國企業在中國的分公司,還有相當一部分來自高校,且專利申請量從2013年開始下滑。筆者認為,未來,我國相關企業還應加大該技術的研發力度,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劉曉丹 楊霜雪)
轉自:中國知識產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