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建設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作者:高靜    時間:2017-04-28





      農業部將2017年確定為農業品牌推進年,已經在著手制定加快推進農業品牌發展的指導意見,全面推進農業品牌創建工作。在加強農業品牌建設相關政策的引導下,各地各級政府、行業協會、農業經營主體等順應形勢發展需要,積極探索農業品牌發展路徑,不僅涌現出一批品牌產品,而且形成了全社會重視農業品牌、各地區各部門推進品牌工作的大好局面,“市場導向、企業主體、政府推動、社會參與”的農業品牌建設與保護機制日漸清晰。思想上重視,行為上緊跟,各地農業品牌建設如火如荼。


      “農業品牌貫穿于農業供給體系全過程,覆蓋農業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是農業綜合競爭力的顯著標志。”在4月17日于河南鄭州召開的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和農業品牌創建推進工作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一語為農業品牌建設定了音。韓長賦指出,品牌就是信譽,就是信用,就是信任。當前,我國已進入質量興農、品牌發展的新時代。品牌成為農業競爭力的核心標志,成為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引領,成為提高市場號召力的重要抓手。未來5—10年,將是中國農業品牌發展壯大的黃金時期,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農業品牌閃亮登場,躋身于國際舞臺,豐富中國百姓和世界人民的餐桌,向世界展示中國農業的發展力量。


      同時,2017年是脫貧攻堅向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精準扶貧靠產業,產業扶貧靠品牌,在脫貧攻堅的決勝關鍵階段,加強農產品地域品牌建設已刻不容緩。農業部確定2017年為“農業品牌推進年”,《2017年農業部定點扶貧工作方案》提出,“支持定點扶貧縣打造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充分利用農業部系統平臺資源幫助搞好品牌推介營銷”,“扶持定點扶貧縣打造‘三品一標’特色產品品牌,支持創建綠色或有機食品原料生產基地”。


      讓農業品牌亮起來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正在發生重大階段性變化,消費者對優質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快速擴張,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品牌農產品消費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農業品牌化發展是提升農業供給質量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品牌建設在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中彰顯出了力量,其以市場需求為原點,帶動農業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產業化,保障質量安全,增強市場競爭力。當前,品牌建設已經上升為我國農業參與全球農業競爭的國家戰略,被視作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抓手,在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征途上釋放出新動能。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貫徹落實質量發展綱要2016年行動計劃的通知》中專門提道,“大力推動品牌建設,支持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打造一批安全優質農產品品牌和食品品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中央一號文件更是將創品牌、引入現代要素改造提升傳統名優產品等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的重要方面加以強調。


      韓長賦在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和農業品牌創建推進工作會上強調,大力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及農業品牌創建,是一項必須長期抓經常抓認真抓的戰略性任務,是農業農村創新的領域。各級農業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進一步理清思路、明確目標,突出重點、狠抓落實,為農產品加工業強起來、農業品牌亮起來、廣大農民富起來,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為此,農業部會同有關部門按照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的發展理念,深度挖掘農業品牌的文化價值,加快培育特色突出、類型多樣、核心競爭力強的農業品牌。


      同時,各地不斷完善農產品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努力補齊農業品牌化發展的“短板”;加強品牌主體培育,利用好稅收、公共財政投入、補貼和金融信貸等支農政策,支持龍頭企業加強品牌宣傳、渠道開拓和產品促銷,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申請商標、推廣品牌,使新型經營主體逐步成長為品牌建設的主力軍。


      競爭力不斷增強


      “銷售農副產品是扶貧面臨的普遍問題,樹立品牌打開了一片新天地。”這一年來,福建省古田縣民富中心負責人李曉霞見證了農業品牌化給貧困山區帶來的改變。地處偏遠的平湖鎮南嶺村菌菇資源豐富,但沒有品牌,打不開市場。直到駐村第一書記帶著村民成立了欣南嶺果蔬合作社,把“欣南嶺”品牌菌菇打進超市,情況才開始改觀。“有了品牌,200克茶樹菇進超市,能賣到33元,而原來只有批發,500克才賣33元。”南嶺村村民張蘭光說,他家的15萬袋茶樹菇年收入能有好幾萬元。


      嘗到品牌建設甜頭的遠不止古田。“通過標準化生產,我們的果子品質越來越高。”陜西延安洛川縣石頭鎮吳家莊村村民張普明說。作為全國農產品區域百強公用品牌和中國馳名商標,洛川蘋果2016年品牌估價達到65.9億元。生產有基地、加工有企業、營銷有組織、流通有市場、出口有渠道的產業格局在洛川已經成形,2016年蘋果產值達到了40億元,全縣農民收入的50%源于此。


      山東煙臺津成泰農產品發展有限公司擁有煙臺蘋果十大品牌之一的“王山津成泰”牌蘋果,產品出口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2016年公司營業額達到了2億元。“我們自企業成立后就非常重視品牌建設,在收購中嚴格把關,以保證果品的質量。”公司總經理崔廣忠說。在這里,維護“煙臺蘋果”區域品牌美譽度已經成為不少果農和企業的自覺行動,這有賴于政府部門的引導,更是市場的理性選擇。


      在加強農業品牌建設相關政策的引導下,各地各級政府、行業協會、農業經營主體等順應形勢發展需要,積極探索農業品牌發展路徑,不僅涌現出一批品牌產品,而且形成了全社會重視農業品牌、各地區各部門推進品牌工作的大好局面,“市場導向、企業主體、政府推動、社會參與”的農業品牌建設與保護機制日漸清晰。思想上重視,行為上緊跟,各地農業品牌建設如火如荼。


      來自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核準注冊農產品商標數約240萬件。截至2016年底,全國“三品一標”總數接近10.8萬個,已逐漸成為人們購物籃里的“常客”。一大批品牌農產品得到了穩步發展,逐漸成長為具有較高知名度、美譽度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品牌。


      中國農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上發展迅速,近年來更以品牌化方式走向國際市場。WTO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農產品的出口貿易規模不斷擴大,2006年出口額為314億美元,2016年達到了729.9億美元,10年增長了132.45%。河南西峽香菇成為河南“賣全球”的知名農產品品牌,占據了日本70%的香菇市場,全縣有近20萬人從事相關產業,農民人均收入近50%來自于此;“中國名牌”的貴州“老干媽”系列調味品已經成為海外熱銷產品。


      農業品牌發展未來可期誠然,我國農業品牌建設發展很快,成績斐然,但由于起步晚、基礎差,品牌發展仍存在不少困難,例如還缺乏品牌發展戰略思維,行動上有急功近利的傾向,品牌主體實力不強等。


      “十三五”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時期,農業品牌建設被寄予厚望——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動能,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舉措,增加農民收入的新渠道,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新路徑。


      國務院印發的《關于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要求,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與效率,滿足居民的消費升級需求,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引導境外消費回流,推動供給總量、供給結構更好地適應需求總量、需求結構的發展變化。這為新時期推動農業品牌工作指明了方向。


      農業部將2017年確定為農業品牌推進年,已經在著手制定加快推進農業品牌發展的指導意見,全面推進農業品牌創建工作。提出加強農業品牌的頂層設計,不斷豐富創新工作體制和實現形式,構建農業品牌建設新格局;抓好農業品牌的營銷渠道建設,充分利用農業展會、農產品營銷促銷活動等平臺,特別是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對各地十八大以來發展農業品牌建設的經驗進行集中展示;積極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召開好“互聯網+”現代農業新技術和新農民創業創新博覽會。


      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在會上指出,品牌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依靠品牌可以促進農業產業升級,帶動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各地要立足于精致發展,全產業鏈設計品牌戰略,通過品牌建設倒逼農業產業鏈各個環節升級改造,實現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的革命性變革。要立足精管細作,建立綠色生產體系,把“精細出品牌”“綠色出品牌”理念貫穿于農業生產的全過程,大力推廣綠色生產技術,把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納入到標準化生產和數字化管理軌道,把各類生產經營主體“攏指成拳”,按照品牌標準開展生產。要立足于跨界融合,建立龍型產業體系,通過一二三產的融合擴大品牌農產品組合,推動產業增值升級,使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發展成為跨界整合品牌資源的“龍型經濟”。要立足于深耕市場,建立高效營銷體系,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加快推動定制農業、現代營銷體系和質量管理精準發展。要注重培育農業品牌文化,挖掘品牌背后的故事,提升品牌美譽度。


      沿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在市場需求的導引下,各級政府及廣大市場主體切實夯實品牌發展基礎,加強營造品牌建設氛圍,傳承與弘揚中華農耕文化,我國農業品牌建設必將邁上一個新臺階。在農業品牌的引領下,我國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將得到充分釋放,中國農業將從偏重于規模和數量的“吃飯農業”,向更加倚重于質量與效益的“品牌農業”發展階段轉換。


      我國農產品品牌邁上新臺階


      ●來自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核準注冊農產品商標數約為240萬件。截至2016年底,全國“三品一標”總數接近10.8萬個,已逐漸成為人們購物籃里的“常客”。一大批品牌農產品得到了穩步發展,逐漸成長為具有較高知名度、美譽度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品牌。


      ●中國農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上發展迅速,近年來更以品牌化方式走向國際市場。WTO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農產品的出口貿易規模不斷擴大,2006年出口額為314億美元,2016年達到了729.9億美元,10年增長了132.45%。(本報記者 高靜)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