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車道”上的機器人產業 創新能力待提高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5-17





      一臺機器人,能讓清洗高空幕墻變成全自動,一臺機器人一天可以清潔1000平方米以上的幕墻,抵過至少5個“蜘蛛人”。


      如今,越來越多的產業廣泛使用了機器人。下棋、跳舞、畫畫……機器人似乎無所不能。日前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2017廈門工博會暨第二十一屆臺交會上,如何順應“中國制造2025”“工業4.0”的浪潮,促進智能制造,創造兩岸制造業新優勢成為最熱話題,而機器人更是吸睛無數。


      據了解,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利好下,近年來,機器人產業迅猛發展。特別是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地方政府對發展工業機器人產業持續升溫。2016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已經達到7.24萬臺,同比增長了34.3%,產業規模日益擴大。業界預計,未來1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總規模將達6000億元。然而,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的背后,仍有隱憂,存在無序開發、高端產業低端化等現象。


      “機器換工”助推機器人產業


      “一臺機器人一天能完成相當于3名熟練工人的工作量。”路達(廈門)工業有限公司技術中心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公司已擁有上百臺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的制造成為本次廈門工博會一大亮點,多家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均表示,今年開春以來,訂單明顯增多,工廠正在進一步擴大生產。


      在產業領域,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已迫在眉睫,在這種背景下,政府著力推動傳統制造業改造升級。而另一方面,近年來,在面對招工難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企業實施了“機器換工”,促進了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2016年,福建省實施“機器換工”約5150臺套,“機器換工”技術改造的推廣給行業生產組織帶來了革命性變化。目前廈門工業機器人年均增速超20%。雖然廈門的機器人產業尚處于培育期,規模較小,但成長較快。特別是企業在轉型升級中紛紛把智能裝備提升、“機器換工”作為技改重點。


      此前,廈門一家科技公司發布了一款智能教育機器人,引人關注的是,雖然產品首次面市,但公司已經完成兩輪融資,估值達數億元人民幣。


      智能制造正在為各行各業帶來深刻變革,各地在不斷提高技術裝備水平的同時,通過“機器換工”,推動傳統產業進行智能制造。廈門衛浴行業走在各行業前列,去年全行業通過智能改造實現產品轉型升級,共節約人力20%,提高工效6至9倍;服裝行業利用智能終端提升客戶體驗,推出個性化定制、戶外運動用品應用GPS衛星定位、3D試衣鏡等,帶動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業內人士分析,我國制造業產業大多以勞動密集型為主,伴隨勞動力結構性短缺以及勞動力成本的急劇上升,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市場需求量大增。當前,我國已經有了一批有實力的機器人相關企業。2016年泉州機器人及其零部件產業銷售收入約20億元,涌現了華數、嘉泰等一批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企業。


      此外,智能制造將為設備和軟件行業帶來機會,機器人、傳感器、工業軟件、3D打印等都蘊含巨大的市場容量。


      創新能力亟待提高


      據了解,在參加廈門工博會的4萬多名客商中,對機器人有需求的多為中小型制造業企業。目前,很多客戶對機器人生產、加工的產品個性需要和精細處理,往往不滿足于標準化設備制造,而更希望有針對本企業部件加工的“私人訂制”。


      但采訪中,不少機器人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較難滿足企業提出的需求。由于技術人才缺口較大,造成技術研發較為滯后。同時,國產與進口的產品在技術上還有一段差距,機器人制造供應鏈體系也亟待完善。


      廈門工博會上,利用德系部件組裝成的工業機器人,在展廳里出現的不在少數,也是眾多制造業客商詢問的對象。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整個機器人制造行業大部分是半自動化的,國外機器人企業占據了我國機器人市場約90%的市場份額。由于缺乏關鍵核心技術,國內機器人產業大部分處在做系統集成的階段。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20多個省市把機器人作為重點產業進行培育、推進發展,全國已建成和在建的機器人產業園區超過了40個,機器人企業數量超過了800家。然而,核心部件依然是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弱點。目前,國內企業在核心部件精度、可靠性和穩定性等方面難以與日系、德系相比。展會上,一些打出“自主研發”旗號的機器人展位上,交換名片的訪客寥寥無幾。


      據民進泉州市委員會介紹,泉州市工業機器人雖具備一定規模,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創新能力薄弱,核心技術和核心關鍵部件受制于人,影響機器人產業發展。在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方面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現階段鼓勵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方面的政策還偏少。


      整合產業創新資源


      “機器人是一個多學科體系,要從實驗室的技術真正實現產業化的跨越,需要把軟硬件各種不同的技術進行整合。”專家指出,提升人才素質是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根本之源。


      “發展機器人產業,不是要追風口,而是要攻‘關口’,選準產業的瓶頸進行突破。”此前,工信部裝備工業司負責人提出。


      民進泉州市委員會建議,要科學布局和培育全市的機器人產業,合理布局機器人產業創新總部、機器人產業創新研究基地和產業園,加快公共技術平臺建設;設立機器人產業發展引導資金,每年扶持一批機器人產業發展項目;培育高端人才、構建機器人產業投融資平臺,依托重點高校、博士后工作站等創新平臺,促進骨干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加快中高端人才培養。


      據了解,泉州將扶持機器人的研發與生產,重點支持研發機器人高性能伺服電機及驅動器等重點領域技術開發及系統集成。同時,對在原理、結構、性能等方面有重大創新的機器人按其研發投入給予補助。


      對于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業內人士指出,要進一步整合產業的創新資源,推進機器人產業邁向中高端。特別是從加強規劃引領、提高準入門檻、制定行業標準等方面著手,防止無序擴張、規范行業發展。



      轉自:工人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機器人產業:站“風口”更要攻“關口”

      作為“中國制造2025”重點發展領域之一,我國機器人產業迎來了飛速發展,但問題也不斷暴露。今年全國“兩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人坦言:“機器人產業存在重復建設的問題,已經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2017-04-10
    • 掃地機器人專利戰打響 中國廠商如何應對

      近日,美國掃地機器人公司iRobot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了“337調查”,指控包括全球11家企業侵犯其6項專利,其中包括3家中國企業,從而掀起一場波及全球市場的掃地機器人專利大戰。
      2017-06-05
    • 市場潛力大 我國工業機器人核心技術需加速追趕

      市場潛力大 我國工業機器人核心技術需加速追趕

       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馬宏賓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國內工業機器人發展的軟肋之一,就是高端、技術復雜的六軸以上多關節機器人,國外公司占據了我國機器人市場約90%的份額。
      2017-07-03
    • 服務機器人市場進入迅速增長階段 發展瓶頸將突破

      服務機器人市場進入迅速增長階段 發展瓶頸將突破

      近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主管部門將通過制定標準規范、搭建標準平臺等措施,引導餐飲機器人行業的發展。“不久之后,給你做飯、送餐的都是機器人。”
      2017-07-06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