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釋放合作空間 基建央企迎黃金機遇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6-13





      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下,加快央企產能“走出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正在成為一種新趨勢。
     
      資深國資專家李錦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業務領域來看,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建設、房屋建筑、工業建設以及電力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未來,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會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方向,而剛剛召開不久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顯然為基建央企帶來了下一個“風口”。
     
      “一帶一路”重要“名片”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央企業充分運用自身技術、資金、管理和人才等各方面優勢,按照市場化原則積極參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企業已在“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國家建設56個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超過185億美元,為東道國創造了近11億美元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尤其在基建方面,更是成績斐然,已然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名片”。
     
      《中國企業報》記者從中國鐵建方面了解到,截至目前,中國鐵建在“一帶一路”沿線41個國家設有機構或經營網點,擁有170多個工程項目,合同額總約188億美元。
     
      自2014年以來,中國鐵建先后建成了中國企業在中亞建設的首條鐵路——塔吉克斯坦瓦亞鐵路,被譽為新時期的坦贊鐵路——亞吉鐵路,中國商務部首個經援國外的光伏項目——中巴友誼標志性工程之一的援巴基斯坦國會大廈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等多個重大項目。
     
      目前,中國鐵建正在積極建設“中巴經濟走廊”項下重點項目——巴基斯坦卡拉高速公路,打破西方壟斷、以主承包商身份承建的世界杯主體育場——卡塔爾盧賽爾體育場項目,馬來西亞第二高建筑——吉隆坡四季酒店,俄羅斯首次在地鐵施工中引進外國企業的項目——莫斯科地鐵等一批具有重要意義的項目。
     
      “這些項目在帶動中國產品、技術、裝備‘走出去’的同時,也為推動國際產能合作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中國鐵建方面相關負責人如是表示。
     
      沿線國家的央企身影
     
      另一家基建央企也不落人后。《中國企業報》記者從中國中鐵方面了解到,為了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大力推動中國鐵路技術標準、設備和運營全產業鏈“走出去”,中國中鐵承建的印尼雅萬高鐵先導段開工建設并簽署全線EPC總承包合同,承擔全線勘察設計并承擔2/3以上施工任務的中老鐵路已全面開工,俄羅斯莫喀高鐵完成勘察設計任務,匈塞鐵路進入實施階段,孟加拉帕德瑪特大橋開工建設,以色列特拉維夫輕軌建設進展順利,越南河內輕軌即將開通運營,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投資開發的大馬城項目正式啟動……
     
      截至2016年底,中國中鐵累計實現海外新簽合同總額874億美元,完成營業額406億美元;全公司從事海外業務的員工7832人,雇傭所在國員工38391人。
     
      而作為國資委監管的大型基建央企,中國交建“一帶一路”市場布局日趨完善。中國交建與沿線58個國家簽署合同、協議近400億美元,投資和承建的中巴經濟走廊系列項目、科倫坡港口城、東非鐵路、中馬友誼大橋等項目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橋頭堡”。2016年沿線新簽項目超過100個,合同額占“一帶一路”總合同額超過10%,居中資企業首位。
     
      此外,中國建設科技集團也緊跟“一帶一路”倡議,參與了中白工業園一期起步區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印度哈里亞納邦12平方公里的萬達產業新城概念規劃項目、華為阿聯酋-數據機房BIM咨詢項目、柬埔寨金邊超高層等。
     
      打造“命運共同體”
     
      肖亞慶表示,中央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以來,一個深切的感受就是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響應,中央企業每到一個地方、每實施一個項目,都會受到當地企業和居民的熱烈歡迎。
     
      肖亞慶分析認為,是由于中央企業始終堅持依法誠信經營,充分尊重所在國文化、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并且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在改善當地民生、推動協調發展、促進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才能夠贏得當地社會和居民的廣泛贊譽。
     
      以中國一冶為例,在海外經營30年的歷程中,中國一冶在項目所在地招募了大量外籍高級管理人才和勞工,并且充分尊重各國的宗教、文化和風俗,不斷提高了外籍員工對公司認同感和榮譽感。此外,還在當地國開展了捐贈助學、技術培訓、修繕清真寺、走訪慰問等活動,與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搭建了友誼的橋梁。
     
      在李錦看來,“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基礎設施發展并不十分平衡,互通互聯水平較低,中央企業在實施“一帶一路”的建設過程中,使許多國家的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改善,推動了沿線各國的發展對接,較大程度地挖掘了區域市場的潛力。而在此過程中,中央企業也加快了自身的國際化進程,將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進而倒逼我國企業實現優進優出、提質增效,提高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肖亞慶表示,未來,國資委將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繼續推動中央企業深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化中央企業與沿線國家在裝備、技術、標準、管理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努力打造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為全球經濟增長增添新動力。(本報記者 趙玲玲)
     
     
     


      轉自:中國企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