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來自《2017全球石墨烯產業研究報告》的預測顯示,全球石墨烯應用市場2020年將成長至1000億元的規模。
華安證券分析認為,今年可謂是石墨烯產業化的元年,各種下游應用和產業化成果層出不窮,同時國家也不斷推出各項扶持政策,加快石墨烯應用進程。盡管如此,仍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石墨烯因產業壁壘制約,距離產業化應用還有較長距離。
政策助推下產業發展提速
據記者梳理,2015年11月20日,《關于加快石墨烯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石墨烯打造為先導產業,并在2020年形成完善的石墨烯產業體系。同年5月,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也將石墨烯材料作為前沿新材料領域的發展重點,提出了10年的發展目標和路線圖。
2014年11月,《關鍵材料升級換代工程》中提出,到2016年實現石墨烯的批量穩定生產和規模化應用。
2012年,工信部發布《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首次明確提出支持石墨烯新材料發展。在產業政策的推動下,石墨烯產業也逐漸提速。業內預計,2014—2020年,石墨烯全球市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40%。
“石墨烯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和極佳的導電性等眾多優異性能,這些特點使其在環保領域具有非常廣闊應用前景及巨大潛在市場價值。”
中國國際石墨烯資源產業聯盟副秘書長王一乙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利好政策和巨大的市場潛力的雙重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在石墨烯產品的研發和落地上取得有益的探索。如碳世紀生產的石墨烯鋰離子充電5號電池,經實驗證明循環5000次之后該電池的衰減量很少,這就意味著1節這樣的石墨烯5號鋰電池就至少可以頂5000節普通5號干電池用。
王一乙對記者分析道,石墨烯自誕生以來就與節能環保有著重要關系,目前,國內很多石墨烯企業,都在嘗試石墨烯在節能環保領域方面的應用,有部分企業已經取得相應成果,并逐步實現產業化。
愛家科技CEO陳利軍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石墨烯有很強的電到遠紅外的轉化性能,愛家科技將其應用到地熱膜中,再配合物聯網的管理系統,節能的同時能降低環境污染。
大規模推廣應用需規模化降成本
盡管發展快速,但目前石墨烯行業的大規模應用還在市場適應和研發拓展階段。比如愛家科技的石墨烯地熱膜目前也只是建立了很多樣板間,還沒有大規模推廣應用。陳利軍分析,這是一個系統性項目,需要政府政策和產業的大力支持,比如房屋保溫需要達到一定標準,小區里的電力供給設施也需要提升等。
一款新材料的問世總是要經過實驗、示范應用、全面市場化,最終才能走入尋常百姓家。對此,王一乙表示,“石墨烯產業化的主要瓶頸在于產品應用技術成熟度偏低,生產成本較高。”
最近,據江南石墨烯研究院消息,萊斯大學和中國天津大學的納米技術人員,使用激光3D打印來制造厘米級的原子薄的石墨烯物體,這項研究項目有可能實現從非石墨烯原材料簡單地制造大量石墨烯。王一乙認為,雖然成本制約行業發展似乎有望改進,但是,該技術的成熟度以及未來的普及目前還未可知。
除了遭遇技術瓶頸,石墨烯產品的推廣也遇到一些問題。北京碳世紀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閆立群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即便是制備技術得以持續進步的今天,石墨烯行業仍存在一大問題:只做材料,不做市場。大眾對石墨烯的節能環保功能不是很了解。“石墨烯產品如何推廣出去,對我們來說是比研發技術和工藝更困難的事情。”閆立群深有感慨。
豐域烯碳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顧巖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目前石墨烯產業化一方面受到技術成熟度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區位因素。
據了解,目前石墨烯資源主要聚集于內蒙古和黑龍江地區。顧巖分析,石墨烯產業化必須在實現原料到材料的過程中利用資源聚集地優勢才能降低成本,并且有利于二次循環利用。因此他建議在產業政策方面推進產業基地化,利用產業集群優勢實現規模化。(本報記者崔敏)
轉自:中國企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