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智能物流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7-12





      近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表示,當前國內物流企業對智能物流的需求主要包括物流數據、物流云、物流模式和物流技術四大領域。據統計,2016年,我國智能物流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000億元,到2025年有望超過萬億元。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智能物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智能物流市場規模約為2669億元,比上年增長21%,在不改變產業結構情況下,如果我國庫存和管理達到美國水平,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可由18%降至13.5%~14%,按照2014年我國74.41萬億元的GDP總量計算,對現有物流進行智能化改造可節約超過2.5萬億元成本。
     
      我國物流裝備企業與國外差距縮小
     
      從全球范圍內看,雖然自動化物流倉儲集成商的規模擴張較大程度依賴于工程師的團隊擴張、項目經驗的積累,但海外大型智能物流系統集成商往往形成了核心的產品優勢(分揀速度、管理軟件平臺、出入庫速度、行業解決方案等),形成了強大的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根據美國雜志《MMH》,2015年全球前三大物流倉儲系統提供商大福、勝斐爾、德馬泰克的收入規模均超過了百億元人民幣,其中全球最大的大福到了27.26億美元(約折合人民幣186億元),并且保持著穩定增長的態勢。
     
      從國內外對比可以看到,物流裝備領先企業主要集中在美國、歐洲和日本,這些企業價格水平高、定價能力強、營收規模大,國內物流裝備企業實力較之還存在較大差距。因此目前國內高端市場(電商、第三方物流等)仍然為德馬泰克、勝斐爾等外資品牌把持,中低端市場(汽車、煙草等)基本實現了進口替代,出現了以北起、北自、昆船、新松、今天國際為代表的本土龍頭企業。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雖然國內物流裝備企業起步較晚,但技術差距在不斷縮小,在技術難度最高的幾個領域(自動化立體庫、AGV、分揀機)都實現了突破,擁有核心技術的國產品牌有望在國產化浪潮中實現替代性增長。
     
      具體來看,自動化立體倉庫是國內最早開始使用的設備,技術相對最成熟,國產化率也是比較高,目前供應商主要集中在國內的廠家;AGV近十年發展迅速,國內廠家市場占比已經達到六成;自動分揀機目前與國外技術還相差較大,現在國內有十多家廠商已開發出高速交叉帶分揀機(時揀2萬件),但是核心零部件還是主要依靠進口。
     
      國內物流自動化裝備企業加速布局
     
      隨著國內物流需求和裝備技術的提升,物流自動化裝備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很多機械制造企業紛紛通過參股、合資和并購等方式快速切入充滿機會的物流自動化裝備領域。盡管國外老牌物流自動化裝備品牌在國內占據了60%左右的市場份額,在技術方面整體上具有一定優勢,但是國內的物流自動化裝備已經構建了完整的產業鏈,成長了一批具有研發和集成能力俱佳的優秀企業,憑借性價比和售后優勢搶占市場。
     
      放眼未來,隨著電商物流和快遞行業的發展,國內龍頭企業受益的同時,由于物流設備標準化、模塊化的需求,以及對高速分揀、輸送設備需求的爆發,提供輸送、分揀標準化和模塊化產品且提供輸送、分揀分系統總包業務的公司也有望受益。(鐘吳)
     
     
     


      轉自:中國石化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