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催生無人零售“新零售”蛋糕誰能爭搶?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7-20





      目前無人零售業態已遍布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各具特色的無人便利店在原有傳統消費模式下,大數據信息處理支撐上,發生著零售業態中的蝴蝶效應。除阿里、歐尚外,目前國內的無人零售店還有F5未來超市、24愛購、TakeGo、甘來智能微超、神奇屋、EAT BOX等。它們除了具備傳統零售模式外,大多依賴于感知、學習、目標跟蹤、分析、意識識別等物聯網體系的支撐。為此,云消費時代已來臨,“新零售”細分領域下這塊蛋糕愈發炙熱。

      此前,在第二屆淘寶造物節上“淘咖啡”的亮相,以及繽果盒子的出現,無人零售備業備受關注。業內再現大事件。

      7月7日

      永輝再次舉牌中百5%,持股已達到25%,引發市場再次關注實體超市價值。

      7月10日

      劉強東發表《第四次零售革命意義將超互聯網》,提出“零售的本質仍然是成本、效率和體驗,但是創造價值和實現價值的方式一定會改變”。

      7月13日

      馬云與逍遙子在盒馬創始人侯毅等的陪同下,出現在盒馬鮮生全國首店,上海金橋店,引起周末刷屏,成為其新零售戰略的代表模式之一。

      7月14日

      亞洲物流地產巨頭普洛斯宣布接受由厚樸、高瓴資本、萬科等組成的中國財團進行美股3.38新加坡元的收購交易,估值約為160億新元(116億美元)。

      “無人零售” 面臨營銷、服務、品類、消費人數等局限

      無人零售,即是在沒有服務員、收銀員等門店工作人員條件下,所開展的一系列購物新體驗,僅靠有限的商品品類來支撐線下購買確實很難拉動現金流。

      從技術層面看,目前只有 TakeGo、“淘咖啡”涉及到了高層次的生物識別技術,從而免去支付環節。阿里“淘咖啡”與 Amazon Go的技術路線卻截然不同,目前也尚處技術內測階段,實際效果有待觀察。目前,國內無人零售正處于轉折階段,其對應的便利店業態也還存在著營銷服務、商品品類、消費人數等局限。無法對接超市、賣場等業態下的消費需求。面臨線上線下大融合發展中的消費升級趨勢,消費者仍會選擇以永輝、百聯為代表的“超市+餐飲”模式的新消費群體。

      “無人零售” 助力企業轉型

      不可否認,“無人零售”這一認知觀念,為傳統零售開啟了新紀元。人工成本的降低無疑在節省費用上增厚了利潤,也為消費者節省了時間提高購物效率。如:百聯股份、中百集團,無人零售業態也為其拋出了轉型方案。使企業大大增高了凈利潤率從而適應當下的消費升級趨勢。隨著80、90后新消費行為的形成,便捷化、簡單化充斥著當下日常生活中的個性需求。但無人零售業態上的管理費用,卻并不讓人省心。太多的物業配套(刷卡識別器、掃碼器、店內攝像頭等),包括定期的商品管理成本,定期保潔費用,后臺管理等都會加大成本核算。

      目前,繽果盒子上海店由于室內溫度高達40℃,造成巧克力等商品大幅度損壞已暫停營業。這其中所產生的費用支出,營業額損失也是可想而知。即使是當前火爆的“淘咖啡”,這扇“聰明的門”也只能同時容納50 人。面對客容量有限,易出錯或引發道德風險等問題來看,無人零售還不會對便利店造成太大沖擊。短期內難以在全國范圍內迅速擴張,長期來看龍頭企業將會率先實行變革。或一舉成功,或半路夭折。


      轉自:北京晨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