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發布的7月全國房企拿地情況顯示,一二線城市仍是現階段房地產企業拿地投資的主戰場。
1月~7月,排名前十位的企業拿地總金額合計達5106億元,占排名前50位企業總額的50%;其中排名前三位的碧桂園、中國恒大及保利地產,土地成交權益金額分別達到1068億元、642億元和621億元。
在北京、深圳、南京、重慶、杭州等一二線熱點城市,土地日益稀缺及“限房價、競地價”方式在這類城市漸成主流的背景下,多家房企或房企與金融資本聯合拿地、分擔風險的情形逐漸增多。7月,北京多處地塊均由聯合體競得,如豐臺區西鐵營村地塊由世茂、金茂競得,大興區瀛海鎮地塊由首創、遠洋及世茂競得。南京情況類似,如江寧區兩宗地塊分別由金隅和中建、金地和保利聯合競得。
盡管品牌房企在三四線城市多有布局,部分三線城市土地市場繼續保持活躍,一二線城市土地市場仍然最受品牌房企青睞。1月~7月,全國土地成交金額排名前十位的城市總計成交7392億元,同比增長27.5%;規劃建筑面積排名前十位的城市成交1.5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1.8%。
7月份,成交總價排名前十位的住宅地塊,主要位于熱點城市群的核心一二線城市,北京和南京各有4宗,成都和寧波各有1宗。其中,規模優勢明顯的龍頭房企及國有房企在市場中表現更為積極,在這10宗地中占到了8宗。其中,北京的4宗地均有國企參與,其中2宗采用聯合拿地的方式,聯合體企業數量均為3家,且多包括在自持運營領域具有優勢的企業。業界人士分析稱,這樣的拿地方式有利于企業降低財務風險及隨后的運營風險。(記者孫國瑞)
轉自:中國國土資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