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發展空間廣闊 萬億銀發經濟成新增長點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1-09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性問題,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之一。根據民政部門的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2.3億人,占總人口的16.7%。在部分大城市如上海,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戶籍人口的比例已超過30%。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我國老年群體數量龐大,老年人用品和服務需求巨大,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發展空間十分廣闊。據相關機構測算,目前中國養老市場的商機約4萬億元人民幣,到2030年有望增加至13萬億元,這意味著億萬老人背后潛在著巨大的隱性剛需。
    yinfajingji
    (圖片來源:互聯網)
      國外發達國家產業發展模式成熟
     
      西方國家的養老產業市場發展較早,已經形成了包括老年用品、老年醫療、老年文化、老年休閑、老年公寓等多種業態的服務業和配套產業。
     
      法國早在1985年步入老齡化國家,是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國家之一。2005年,法國政府啟動家庭服務業促進計劃,將包括養老服務業在內的家庭服務業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規劃,大力發展養老機構。對在公立養老機構和非營利機構養老的老人,政府承擔90%的養老費。對在營利性機構養老的老人,政府每年評估后給予相應的補貼。
     
      日本是亞洲率先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也是全球老齡化率最高的國家。日本形成了以養老服務為核心的養老服務產業鏈,涵蓋了與老年人相關的住宅、金融、家政服務、器械用品等眾多產業。養老模式以家庭或親屬照顧為主,公共福利服務和社會化服務的養老服務為輔的養老體系。日本先后制定了《國民年金法》《老人福利法》《老人保健法》等法律政策,形成了完善的法律體系。
     
      此外,需要強調的是,老年營養餐是健康老齡化的基礎,健康老齡化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有效手段。日本將先進的餐飲理念運用到老年餐上,經多年發展已經具備成熟的運營模式和管理經驗,實現了通過中央廚房配餐中心與養老機構設施終端的結合,運用急速冷凍技術及冷鏈配送體系的供餐模式,幫助養老機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證老年餐的營養及安全。
     
      我國高度重視 新規扶持市場轉型
     
      2016年,國務院出臺《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及《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1》,進一步落實養老主題的發展與未來規劃。
     
      2017年3月,國務院正式印發《“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明確在“十三五”期間將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健全醫療保險制度,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確立了“四梁八柱”的目標任務:即“多支柱、全覆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有利于政府和市場作用充分發揮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備;支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的社會環境更加友好”等四項發展目標,以及“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健全健康支持體系、繁榮老年消費市場、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擴大老年人社會參與、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等八大重點任務。
     
      過去的政策導向更多的是社會政策,直接服務老人。從2015開始,政策開始轉向扶持產業、扶持市場轉型。如長期護理險試點、醫養結合、金融介入等。養老服務業的質量問題,全面放開養老服務業市場、一二三產業融合、促進新農村相關融合發展的意見等,都被提升到國家層面。
     
      “大健康、社區居家養老、長期護理險、老年教育、康復輔具”成為國家層面養老產業重點關注的領域,其中“大健康”與“社區居家”在也成了2016年全養老產業的關鍵詞。以養老產業為核心,向大健康產業蔓延,豐富和延長健康養老產業的“全老齡生命周期”產業鏈,“社區與居家”也成為重點引導的產業內容。同時,“長期護理險、康復輔具、老年教育”等相關政策文件的出臺,勢必會導致未來的養老相關產業細分市場的繁榮和規范。
     
      打造中國養老新模式 醫養結合+智慧養老
     
      隨著老年人的人口增加,老年人消費能力和消費心態的變化。從2020年到2030年新增加的老年人口都將是60后,和此前的老年人相比,其收入水平、消費習慣都有很大變化。他們的理念是能掙、會花,不但消費能力強,也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方式。“新老年人”時代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空巢老人、失獨老人、獨居老人和失能老人的比例大幅增加。
     
      中國人的家庭觀念特別強,養老絕大多數要靠家庭養老與社區養老相結合。“4-2-1”結構的家庭逐漸增多,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受到了極大沖擊,難以繼續應對巨大的養老壓力,老年人對社區養老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我國養老產業還處在初級階段,以養老床位測算,按照國際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進入機構養老標準,我國至少需要1000多萬張床位,而現在只有約700萬張,缺口達300多萬張。“十三五”規劃著重在養老產業體系建設方面。醫養結合的新業態,首次出現是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加了“醫養結合的業態”。目前,醫養結合的三種消費形式表現為:持續照料模式、健康療養模式及健康親情社區模式。因此,醫養結合實際與以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的養老模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上海“家庭醫養”成為了全國推廣模板。65歲以上老人免費享受健康篩查自選項目、基層就診醫保報銷比例更高、“1+1+1”的醫療機構組合自由就診等特色,都為居家養老的老人提供了醫療服務便利、降低了價格。
     
      智慧養老是大趨勢。《智慧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中明確指出,在2020年前要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智慧養老行業領軍企業。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形成的智慧健康養老生態,能夠實現個人、家庭、社區、機構與健康養老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優化配置,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智慧化升級,提升健康養老服務質量效率水平。智慧養老能助力養老資源實現有效對接和優化配置,為老年人提供更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人才緊缺 養老專業人才成“香餑餑”
     
      隨著銀發經濟成為新增長點,隨之而來的是需要大量專業性護理人才,這不僅體現在護理方面,還有專業性管理方面。我國養老人才正面臨“學歷和素質較低”“正規化水平較低”“薪酬待遇較低”“社會地位較低”的所謂四低現狀,護理人員總量與老齡社會需求量相差甚大,缺口至少數百萬人,農村和基層護理人員短缺更為嚴重。
     
      有的地方已經出現了專業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學員畢業后可以拿到專業醫療照護證和健康照護證,這是有別于社會上普通的護工人員,成了人們爭搶“香餑餑”。
     
      以提前老齡化的上海為例,上海老齡人口達到30.2%,現有700多家養老機構,全市養老人員僅2萬。統計發現,老齡護理人員存在著“三高三低”現象,地位低、工作強度大、薪酬低流動高、技能低年齡大,從事養老的中大專以上學歷的人不到整個養老機構人員的1%,30歲以下的人也不到1%,養老護理人員過于老齡化。
     
      人才是未來養老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應設計專業性體系化的內部培訓課程、與學校聯合教學培訓、通過民政部或社會福利協會等政府機構的專項培訓課程與資質審核機制等方式,建立完整合理的內部培訓機制及審核機制,從職業規范、人才培養、資格認證等頂層方面逐步落實和規范整個產業人才市場的標準和制度。
     
      未來方向 鼓勵民間資本持續投入
     
      降低門檻,鼓勵民間資本投入養老產業。單純走商業模式不是養老本質,單純靠政府不具備可持續性,單純走公益路線也不能解決生存和發展。2015年由民政部、發改委、教育部等十部委頒布的《關于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就明確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養老服務、養老產業發展的具體舉措。
     
      為了平衡公立機構在養老中“一家獨大”的現狀,包括鼓勵民間資本參與、PPP合作模式參與等投資方式正在逐步推進。通過資本的助力,養老行業將逐漸度過起步期。
     
      隨著消費結構的日益升級,包括開頭提到的居民儲蓄率的提高,僅靠公共服務顯然無法滿足巨大的養老需求。
     
      在養老體系中,發揮市場的作用,不光是依靠政府補貼,而要將養老作為一種服務、一種消費。政府在轉型,養老的風向也將改變,因此,現在政策強調的提高養老服務質量,實際上是轉變到了幕后,更多的是發揮監管市場、培育和扶持市場、引導市場的作用。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點外賣、懂網購、愛旅游 

      點外賣、懂網購、愛旅游 "銀發經濟"步入數字化加速期

      從各大互聯網平臺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支付的普及,中老年群體逐漸成為數字化消費的生力軍,他們不但點外賣、懂網購、愛旅游,也愿意在中高端體檢和醫療美容上花錢。
      2019-10-15
    • 發展銀發經濟潛力大 養老服務消費仍面臨突出問題

      發展銀發經濟潛力大 養老服務消費仍面臨突出問題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老齡協會近日發布的《奮進中的中國老齡事業》顯示,到2035年前后,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1 4,2050年前后將超過1 3。
      2019-11-22
    • "銀發經濟"呈多元化發展老年人開啟消費新風尚

      “銀發族”不再是省吃儉用的代名詞,中老年人越來越敢消費,會花錢享受生活,樂于購買優質商品和服務。這也啟示商家需要重新審視中老年群體,為其提供更優質的商品和服務,滿足高品質、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2019-11-24
    • 企業數十年增長561% 萬億

      企業數十年增長561% 萬億"銀發經濟"市場掘進忙

      近年來,各種為養老而生的商業模式日益涌現,形成了如今風頭正旺的 "銀發經濟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與老年相關的企業共有15萬家,2019年注冊量達到2 74萬家,比十年前數據上升了561%。
      2020-12-0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