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善生態補償價格機制還需財政資金多“支援”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2-06





      日前,國家發改委出臺了《關于全面深化價格機制改革的意見》,要求各級價格主管部門“完善生態補償價格和收費機制,健全差別化價格機制,完善可再生能源價格機制,圍繞污水和垃圾處理、再生水回收利用、北方地區清潔供暖、成品油質量升級等領域制定完善綠色消費價格政策”。
    shengtaibuchang
    (圖片來源:互聯網)
      生態補償機制連接著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不僅是一項協調區域發展的環境保護政策,也是解決社會公平、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強化生態保護責任的主要手段。以上這些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舉措,將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目前,我國生態補償價格和收費機制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是,生態補償機制力度不大、范圍較小、標準偏低,森林等自然資源價值被嚴重低估,不僅影響到了地方生態保護的積極性,也阻礙了生態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是,生態資金渠道和補償模式單一,沒有東中西區域的差別。
     
      國家應進一步做出明確細化規定,建立多元化、市場化、科學化的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具體來看,首先,要擴大生態補償的對象和范圍。借鑒先行城市的補償經驗,對補償主客體、補償標準、補償制度調整進行深入研究。將生態補償的范圍擴大至飲用水源、重要集中式環保設施、生態控制線、河流水環境與重要濕地,實現禁止開發區域、重點生態功能區等重要區域生態保護補償全覆蓋。將綠色生態產業與污染產業規模納入到補償機制中。
     
      其次,進一步加大財政資金對生態補償的支持力度,建立生態補償標準動態調整長效機制,適時提高補償標準,使得補償標準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從而提高各鎮區和相關農戶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
     
      再次,完善補償模式多樣化。現行的補償模式以政府財政轉移支付為主,輔以一次性補償、對口支援、專項資金資助和稅賦減免等。應堅持多樣化模式,同時避免模式選擇的隨意性、補償額的隨意性。應制定實施細則,規范補償模式的選擇與實施。
     
      轉自:證券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京津冀跨區域生態補償試點顯成效

      京津冀跨區域生態補償試點顯成效

      記者近日采訪了解到,京津冀跨區域生態補償實施兩年以來,三地嚴格履行各自職責,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明顯提高,但上游治理壓力仍然較大,有待繼續探索長效機制,優化生態補償辦法,實現水質持續改善。
      2018-11-0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