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資源費改稅擴圍 三大短板亟待補齊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2-20





      日前,水資源稅改革試點新增了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河南、山東、四川、寧夏、陜西9個省區市。加上首次試點的河北省,目前共有10個省區市在推進水資源稅改革。
    shuiziyuanshui
    (圖片來源:互聯網)
      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采用差別征稅政策,既可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又不影響社會基本用水需要。費改稅后,對居民和一般工商業企業的稅額標準基本上沒有改變,其正常用水負擔不會增加。就河北去年試點的經驗來看,河北省財政、地稅、水利、住建等多個部門形成聯動,創新了多項舉措,確保了試點工作的平穩運行,達到了試點預期目標,成效明顯。
     
      不過,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的一些短板不容忽視。從一定意義上說,能不能有效應對、彌補好這些短板,對于此次改革能否順利推進有著重要影響。
     
      首先,稅前期管理階段存在水資源稅計量管理薄弱與征納矛盾。水資源稅實行定量征收的辦法,稅額的大小和水資源取用量直接掛鉤,使得水資源取用量的核定成為稅收征收工作的基礎。但目前的計量器具并不能有效支撐這一工作的有效開展。只有補足這一短板,水資源稅征收工作才能順利進行。
     
      其次,稅收征管模式復雜加大了征管成本。河北探索出的模式是水利核準、納稅申報、地稅征收、聯合監管、信息共享。這一模式涉及到了水利部門和地稅部門的雙向配合,征收步驟復雜,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稅收成本。
     
      再次,各部門間穩定協調配合機制還不夠完善。水資源稅的征收,涉及到了地稅部門、水利部門、住建部門等多個主體,水利部門主要負責水資源稅征收的前期水利核準工作,而稅收征管部門則主要負責后期的稅收征管工作。搞好水資源費改稅需要多部門的配合,特別是地稅部門的稅收工作離不開水利等部門的積極配合。面對稅收征管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兩部門大都通過臨時性協商、緊急出臺相關文件的方式加以解決,尚未建立起部門間相對穩定的合作協商機制,兩部門聯合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
     
      雖然水資源費改稅試點擴圍是一種看得見的制度、管理和時代進步,但從河北先期試點凸顯的這些短板來看,無疑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要想讓此次水資源費改稅擴圍試點真正試出成效來,還有很多基礎工作要做好。比如稅務與水利、城建部門如何完善協作機制、有效協作聯動的問題;水利、城建等部門如何在提升水量計征器具的改善上協調相關方面有效推進的問題,以及如何通過加強監督問責,強力監督相關水管、稅務等部門及時切實履職等。
     
      只有把這些短板解決了,在此基礎上再出發,不斷創新管理,水資源費改稅試點才可能會順利實施,并盡可能大地發揮出試點效用。(余明輝)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水資源稅改革擴圍 “綠色”導向明確

      水資源稅改革擴圍 “綠色”導向明確

      專家指出,水資源費改稅試點擴圍,其生態意義遠大于稅收意義,旨在運用稅收杠桿調節用水需求,有利于增強企業等社會主體的節水意識和動力,減少不合理用水需求。
      2017-12-14
    • 水資源稅擴大試點施行4個月初顯成效

      水資源稅擴大試點施行4個月初顯成效

      記者10日從國家稅務總局獲悉,我國水資源稅擴大試點進入今年第二個征期,稅收管理更加透明規范,有效促進了水資源的節約和合理利用,為試點地區綠色發展提供了“源頭活水”。
      2018-04-11
    • 助推綠色發展 水資源稅擴大試點施行4個月成效初顯

      助推綠色發展 水資源稅擴大試點施行4個月成效初顯

      據了解,自2017年12月1日起,在總結河北省水資源稅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水利部聯合發文,在北京等9個省市實施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
      2018-04-17
    • 著力推進重點領域污水資源化利用 變廢為寶開發“第二水資源”

      著力推進重點領域污水資源化利用 變廢為寶開發“第二水資源”

      到2025年,全國污水收集效能顯著提升,縣城及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基本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水環境敏感地區污水處理基本實現提標升級;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京津冀地區達到35%以上。
      2021-01-2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