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整個互聯網,自2016年百度提出AI戰略之后,2017年阿里巴巴成立了達摩院,騰訊也在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說要“AIinAll”。BAT之間已經形成共識,人工智能這個未來戰場已然開啟。
(圖片來源:互聯網)
“今天雖然是冬天種下這粒種子,我相信很快會開花發芽結果。”近日,百度首席執行官李彥宏用這句話形容百度與華為剛剛發布的戰略合作。當天,百度與華為宣布雙方將在互聯網服務和內容生態、AI平臺和技術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此前,百度與小米“牽手”,雙方在物聯網方面進行合作。而在更早之前,百度Apollo項目已與戴姆勒、福特、奇瑞等企業進行了合作。
不僅是百度,在全球范圍內,包括谷歌、騰訊等涉足人工智能的企業都在進行商業化的各種嘗試。億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王彬表示,2018年是人工智能商業化元年,從人工智能消費產品到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落地,將爆發出巨大的商業價值。
對于百度來說,與華為、小米等企業合作的目的就是為了加速AI的商業化。“我們認為,AI商業化的最佳途徑對百度來說,就是平臺化、生態化。一個開放的生態最具活力最有競爭力。”百度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表示。
此次與華為的合作中,首先涉及到互聯網服務和內容生態合作方面,雙方將加強在搜索和信息流等領域的合作。百度聯盟總經理李忠軍表示,“根據用戶的畫像和場景,知道給用戶推薦他所需要的信息和內容。我們可以在手機的鎖屏狀態直接推送百度的內容和服務到用戶端。”
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執行官余承東說:“手機要提升用戶體驗,未來必須基于自然語言的交互、機器視覺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余承東認為,這是單純做硬件的廠商無法做到的,需要生態合作伙伴一起來做。“與百度合作,就是為了打造硬件+軟件的生態。”余承東表示。
百度先后選擇與小米和華為合作,也是看到了手機作為人工智能應用載體的潛力。在2017年的烏鎮互聯網大會期間,小米首席執行官雷軍表示,小米下一代旗艦手機將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高通創投董事總經理沈勁認為,人工智能如果應用在手機上,規模效應可以立即起來。
除了手機,押寶人工智能的百度還已經在無人駕駛、智能家居等領域進行了人工智能商業化的布局。從來不做硬件的百度甚至還在2017年發布了一款智能音箱。
億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王彬表示,經過2016-2017年的資本催促,2018年將成為人工智能商業化元年,2017年6月28日,國內首個人臉識別智能化登機系統落地南陽姜營機場,雖只是一個實驗性的嘗試,卻意味著“刷臉登機”已成為現實,并且在2018年隨著AI的進步,刷臉購物、刷臉取錢將得到更多的商業應用,爆發出巨大的商業價值。
那么人工智能商業化應用途徑有哪些?聲智科技副總裁李智勇認為,AI的應用現在有兩個大的方向,一個是純粹的偏數據的應用,比如與金融行業結合。“另一個就是軟硬融合,直接形成一個感知的層面,進行決策,比如自動駕駛和智慧城市。”(崔江)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