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物聯網產業展望:終端放量有望破解碎片化困局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2-09





      1月25日,中國電信在其終端產業聯盟第九次會員大會上宣布,將拿出3億元補貼物聯網,目標直指移動物聯網(NB-IoT)行業領導者。不僅中國電信在物聯網上加大力度,2017年整個通信行業的物聯網業務尤其是NB-IoT業務發展都在提速:NB-IoT基站已經建了40萬個,實現全國覆蓋,水表、電表、井蓋、停車位的智能化方案在通信技術選擇上向NB-IoT集中。隨著產業集中度的提高,NB-IoT芯片、模組價格下降到25元左右,這將促使2018年成為NB-IoT終端放量增長的一年,從而成為破解物聯網碎片化困局的開端之年。
    wulianwang
    (圖片來源:互聯網)
      通信業積極布局NB-IoT
     
      碎片化一直是物聯網“前景很美好、現實很殘酷”的一大主因。而與一盤散沙似的物聯網應用不同,通信業做物聯網的優勢是標準化、規模化、全網覆蓋。
     
      NB-IoT具備成本低、功耗低、連接多等優勢,適用于水表、電表、智能停車、智能家居、智能井蓋、智慧建筑等非常多的應用中。目前,NB-IoT在2017年完成了基礎網絡建設和芯片、模組的出貨。
     
      針對這片藍海市場,運營商等通信企業2017年做了很多關鍵工作。2017年,運營商全年建設NB-IoT基站超過40萬個,實現了對直轄市、省會等主要城市的覆蓋。其中,中國電信領先一步,率先建成全球首張全覆蓋的NB-IoT網絡,800MHz的NB-IoT基站超過31萬個。中國移動緊隨其后,在2017年年底實現了對384個城市的NB-IoT覆蓋。中國聯通從集團層面制定NB-IoT網絡建設指引,推動連接管理平臺、應用使能平臺規劃及建設。
     
      2017年,中國電信就投入了3億元專項資金推進NB-IoT終端產業鏈走向成熟。2018年年初,中國電信表示其NB-IoT應用將重點聚焦稅務燃氣、智慧小鎮、白電廚衛、小牧童四大行業,目標是在NB-IoT市場份額超80%。在資源激勵方面,中國電信拿出1億元補貼CAT1單模、NB-IoT模組,2億元補公共服務、白電廚衛產品。中國移動在2017年的合作伙伴大會上已經正式發布139合作計劃,其中1就是建成一個技術領先、覆蓋廣泛的NB-IoT網絡。據悉,2018年中國移動將再投入20億元專項資金補貼物聯網,其中針對NB-IoT模組將設置60%~80%不等的補貼率。
     
      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2018年NB-IoT芯片模組產業將在各方推動下形成較大的產業集群,芯片出貨量有望較2017年的500萬片至少翻一番,達到千萬甚至上億片。
     
      目前華為海思、高通、聯發科、紫光展銳、中興微電子等推出了NB-IoT芯片。華為Boudica 120(700MHz/800MHz/900MHz)在去年6月底開始規模發貨;Boudica 150(增加支持1800MHz/2100MHz)在第三季度小批量商用。而高通推出的MDM9206則是將CATM1、CATNB、GPS集成起來,適用場景更加廣泛。聯發科(MTK)的NB-IoT單模小尺寸及NB-IoT/GSM雙模大尺寸通用模組參考設計,芯訊通無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NB-IoT/eMTC/GSM三模大尺寸通用模組在去年年中也都開始供貨。
     
      據工信部預測,2020年我國NB-IoT基站規模將達到150萬個,基于NB-IoT的M2M連接將超過6億。
     
      NB-IoT終端部署或將放量增長
     
      在NB-IoT標準確定之初,許多人歡呼物聯網將迎來井噴式發展,但事實是2017年NB-IoT市場應用的發展速度低于預期。
     
      物聯網智庫CEO趙小飛認為,NB-IoT商用的最大受益方是下游終端和應用廠商,而NB-IoT的影響是漸進顯現的,具有階段化特征。
     
      在第一階段,供給拉動強于需求推動,樹立規模示范是核心。很明顯,水、電、燃氣、熱力等表計行業的終端應用會是NB-IoT最先落地的領域,而這是供給拉動作用下的結果。當一張廣覆蓋的網絡部署之初,這張網絡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接入終端數量不足,因此供給方所要做的是在短時間內尋找規模化、批量終端,促成這些終端接入網絡,正如當年3G商用初期,運營商每年支出數百億元進行終端補貼,快速增加入網終端的數量一樣。
     
      以水表為例,每年新增水表出貨量超過千萬臺,這一規模化群體若能采用NB-IoT終端使用,則在NB-IoT網絡運營初期即可實現大規模的終端接入。所以,即使在表計類廠商初期積極性、需求不旺的情況下,網絡供給方仍會大力推動與這一領域企業的合作。這一階段的特點是供給拉動強于需求推動,運營商、設備廠商需要短期內快速推動規模化終端接入。除了表計外,一些規模化、同質化終端也可能成為運營商、設備商選擇合作的對象,如功能單一的追蹤設備。規模化終端培育是重點,由此可形成示范效應。
     
      第二階段是供給拉動和需求推動共同發力,應用范圍得到較大擴展。在第二階段,對這張網絡的需求開始逐漸放量,公用事業、農業、工業、物流、家居、消費電子等各領域開始應用,供求雙方共同發力來推動。第二階段大致為第一階段后的3~4年。第三階段則是需求推動為主,產業成熟。這一階段的特點是供給方主動性開始減少,更多是需求驅動,NB-IoT的產業生態系統已比較完善,各環節競爭充分。
     
      僅以井蓋、電表、水表行業來看,規模放量是有需求基礎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范圍內已有井蓋50億個以上,全國每年新增、更換井蓋1500萬個以上,對井蓋的安全、功能需求越來越高。在去年MWCS上海展上,記者就親見一個應用服務提供商自稱有100萬智能井蓋的項目在手,找上游合作。
     
      在電表行業,2017年國網建成了國際上最大的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實現全域39500萬戶的智能電表全覆蓋。“十三五”期間,國網將累計需用智能電表20470萬只,每年平均需求4094萬只,這比“十二五”年平均需求量6000萬只還下降31%。而“十三五”期間,國網智能電表合計投資714億元。南方電網區域從2016年才開始啟動智能電表的招標工作,南方電網共有6000萬既有用戶需要更換智能電表,根據數據統計,2016年南方電網共計招標數量為1314.49萬只,可以預測未來幾年其招標數量仍將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在水表行業,2016年以前智能水表行業規模年增速20%以上,而隨著一戶一表、四表合一和階梯定價政策的出臺,水務公司對智能水表的采購傾向愈發強烈。《我國水表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十三五”期間智能水表(含智能應用系統)銷售收入占全部水表銷售比例要達到40%。伴隨著政策向好,智能水表的市場規模也將穩步提升,預計增速將達到28%,到2020年智能水表的滲透率將接近45%,年出貨量4500萬臺。(記者劉晶)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乳殤十年 滄桑巨變 中國乳業從生死困局到浴火重生

      乳殤十年 滄桑巨變 中國乳業從生死困局到浴火重生

      2008年,是讓每一位乳業人都刻骨銘心的一年。那一年,中國乳業經歷了三聚氰胺事件的浩劫。標準缺失、監管乏力、原料乳質量低、奶牛飼養水平差、建廠無規、市場無序、亂搶奶源、摻雜使假等問題成為引發這場乳殤的深層原因。
      2018-02-01
    • 服裝行業弱復蘇 終端渠道仍是成敗關鍵

      由于受到宏觀經濟下行、消費者理念轉變以及電商沖擊等因素影響,服裝行業近幾年的處境日趨艱難。然而,最近服裝行業卻開始呈現出了復蘇的跡象。
      2017-08-19
    • 我國將大力提升智能交互能力 加速終端應用

      我國將大力提升智能交互能力 加速終端應用

      記者21日從工信部獲悉,我國將加大力度支持新一代語音識別框架、口語化語音識別等技術創新應用,并在智能終端開展推廣應用。到2020年實現多場景下中文語音識別平均準確率達96%。
      2017-12-22
    • 5G時代開啟獲牌企業加速布局 終端設備將快速普及

      5G時代開啟獲牌企業加速布局 終端設備將快速普及

      記者獲悉,三大運營商及中國廣電正在全面推進5G商用,包括加速5G網絡建設,成立超過百億產業基金加快5G產業鏈上下游布局和落地應用等。此外,5G相關資費套餐也在設計醞釀中,5G手機等智能終端有望快速普及。
      2019-06-1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