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三步分段放開 中國汽車業全面開放進行時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4-27





      熱議已久的汽車行業外資股比放開,從正式定調到推出明確時間表,時隔僅一周。


      4月17日下午,國家發改委就制定新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及制造業開放問題答記者問時提到: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取消全部限制。

    qiche
    (圖片來源:互聯網)

      五年三步分段走 2022年取消全部外資股比限制


      對于我國決定全面開放制造業、分步驟全面放開汽車行業外資股比的舉措,國家發改委在答記者問中也闡明了立場和理由:“制造業是全球產業分工合作的主要領域,無論是傳統制造業,還是高新技術制造業,都要在開放環境中實現全球價值鏈的最大化。中國全面開放制造業,就是表明我們反對貿易投資保護主義的鮮明態度,旗幟鮮明地支持經濟全球化廣泛深入發展。希望通過制造業全面開放,支持中外企業在公平競爭環境下實現共同發展,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更廣泛、更多元的資本、技術、管理、人才交流合作。”


      無疑,全面放開汽車行業外資股比,是順應全球化發展大趨勢的必然選擇。當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釋放出汽車行業外資股比即將放開的明確信號后,包括大眾、戴姆勒在內的多家跨國車企紛紛表態,在與現有中方合作伙伴繼續展開緊密合作的同時,也將把握中國政府對汽車行業外資股比放開的機遇,探討和尋求未來發展的新契機。而包括廣汽集團在內的中國車企,也表明了在外資股比放開的新時代下把握新機遇的積極態度。


      作為第一階段完全取消外資股比限制的細分領域之一,國內主流專用車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外資股比放開后,對國內專用車的影響并不大。“目前,在國內專用車領域中外合資企業的數量并不多,加之整體體量較小,取消外資股比限制后,選擇獨資進入中國的國外專用車企也不會很多。當然,就汽車行業整體而言,外資股比的放開,將使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新階段。”梁山中集東岳車輛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劉振超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說。


      與專用車有所不同的是,另一個在今年內取消外資股比限制的領域——新能源汽車,一直以來的受關注程度都很高。按照分段放開外資股比限制的步驟,從今年開始,新能源汽車領域將全面取消外資股比限制。這就意味著,“特斯拉們”的在華獨資將名正言順。


      外資企業享受更充分國民待遇 取消股比限制不等于無條件放開


      取消外資股比限制,當然并不意味著無條件的全面放開。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中心”)首席專家吳松泉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說:“對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合資企業數量限制的取消,是中國在進一步改革開放中給予外資企業更充分、更平等國民待遇的考慮。當然,在中國設立投資項目的外資企業,在享受更充分國民待遇的同時,也將與內資企業一樣需要遵守相關政策、滿足相關條件。總而言之,在進一步開放中,外資和內資車企在華發展更平等了。”


      事實上,在分階段陸續取消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的同時,外商依然需要遵循相關投資管理政策的規定。比如,《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關于完善汽車投資項目管理的意見》等相關政策中,對新能源汽車的投資項目均有著相關的準入條件和門檻。


      按照相關政策的規定,核準通過的純電動汽車生產企業不具備生產傳統燃油車的資格。加之國務院已經出臺了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的決定,這都意味著合資股比放開后,外資在華生產新能源汽車只能通過現有燃油車合資企業、或申請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或收購其他純電動汽車企業的方式實現;外資在華增加傳統燃油車產能也只能通過現有合資公司或收購其他燃油車企業的方式實現。


      也就是說,外資股比限制取消后,對新能源汽車領域而言,即便可以通過獨資的形式進入中國,仍需要通過生產資質的核準和審批,而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審批尚未重啟。那么,在恢復資質審批前,相關審批標準也在調整和修訂中,欲在合資股比放開后以獨資形式進入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也仍然要滿足調整后的生產資質審核標準要求以及相關部門的生產準入要求。另外,按照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的規定,對股比放開后有意在中國新建傳統燃油車制造企業的國外資本和企業,將不能通過新建汽車企業的方式實現本地化生產。


      當然,這些行業政策,并不是單獨針對外資企業設置的門檻,內資企業同樣要遵守。在采訪中,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中國汽車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需要在轉變增長方式、淘汰落后產能、杜絕產能過剩等方面下功夫,而這些相關政策的主旨,正是引導行業可持續發展。營造一個健康的發展環境、打造一個實力雄厚的汽車產業,無論對外資還是內資企業而言,無疑都是一件好事。


      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限制 將調動新一輪合資合作活躍度


      另一項值得注意的條款是,在此次取消外資股比限制的規定中還提出,到2022年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對此,業內人士判斷,這一規定將一定程度上調動未來外資車企在國內展開合資合作的活躍度,合資企業數量限制的打破,加之合資股比限制的取消,也將使合資合作模式和形式迎來突破和創新。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條款的出爐,或將直接助力“上汽奧迪”合資合作項目的推進。同時,外資股比的放開和取消合資企業數量限制的疊加政策,也將促進外資車企向中國市場導入更多車型,未來中國汽車市場的產品將更加豐富,汽車市場的競爭也將日趨激烈。“未來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后,外資企業與國內民營車企的合資合作可能會越來越多,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對現有國有車企背景的中外合資車企帶來一定考驗。”一位業內人士直言不諱。


      對此,吳松泉認為,分階段放開汽車行業合資股比的做法是有序、穩妥的,既符合全面放開的宗旨,也能通過分階段、分領域放開為合資車企的中方以及自主品牌車企留出較為充裕的、積極應對和準備的時間。(記者 王璞)


      轉自:中國汽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智能網聯汽車:中國汽車業“彎道超車”突破口

      智能網聯汽車:中國汽車業“彎道超車”突破口

      隨著電子、信息、通信等技術與汽車產業加速融合,汽車產品加快向智能化、網聯化方向發展,業內專家認為,帶有鮮明跨界融合特征的智能網聯汽車已經成為汽車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最重要的創新載體。
      2017-06-28
    • 燃油車停售將出時間表 汽車業全面轉向新能源

      燃油車停售將出時間表 汽車業全面轉向新能源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一些國家已經制訂了停止生產銷售傳統能源汽車的時間表,目前工信部也啟動了相關研究,也將會同相關部門制定我國的時間表,此外,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雙積分管理辦法,近期即將發布實施。
      2017-09-13
    • 激活創新因子 汽車業謀變發展大格局

      激活創新因子 汽車業謀變發展大格局

      五年前,這一話題在汽車業引起廣泛爭議,恐慌者有之,排斥者有之。爭議背后是汽車業對以互聯網公司為代表的創新勢力認識不足。五年后,互聯網公司已經與汽車行業緊密融合,走上創新發展的道路,為汽車行業注入新活力,推動汽車...
      2017-09-19
    • 供需兩側齊發力 地方兩會助推汽車業高質量發展

      供需兩側齊發力 地方兩會助推汽車業高質量發展

      無論是已經發布的各地政府工作報告,還是地方兩會代表的建言獻策,都為汽車行業的發展、當地交通和用車環境的改善,勾勒出一幅各具特色的汽車社會新圖景,也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注入新動能。
      2018-03-0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