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芯”復蘇迫在眉睫 人工智能或成為歷史性機遇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5-16





      中興的困局逐漸凸顯了國產芯片的軟肋。近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對中興通訊的出口禁令,美國公司將被禁止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時間長達7年之久。然而不久后,阿里巴巴達摩院自主研發AI芯片并全資收購中天微,百度、騰訊等也在芯片上投資布局,這些也讓人們看到了“中國芯”崛起的曙光。隨著BAT的相繼布局,芯片產業彎道超車的集結號似乎已經吹響。

    xinpian
    (資料圖片 來源互聯網)

      現狀:科技企業深陷缺“芯”之痛


      受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核心技術等原因的影響,我國芯片行業一直都處于低利潤、發展慢的狀態,甚至出現了賣咖啡的利潤都比芯片高出100倍的奇怪現象。


      中興的遭遇,讓中國芯片、半導體產業近些年的發展歷程與各種問題再次曝光在人們眼前。據路透社估計,中興有25%-30%的零部件來自美國,其最為核心的零部件都依賴于美國的供應商。


      財通證券指出,如果禁令生效,初步估算中興受影響的業務或達400億元以上。中金公司分析師認為,在中興通信設備的核心零部件中,基站有的零部件是100%來自美國公司,中興有一兩個月的備貨期,如果不在這個時間段內同美方達成和解,將會影響中興設備的生產。


      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18-2024年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如果僅考慮設計和IDM企業,2017年1-2月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占比超過了33%,為全球第一大集成電路市場。與國內迅速膨脹的集成電路市場需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我國集成電路的需求中,很大的比例仍需依靠進口來滿足。有資料顯示,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從2015年起已連續3年超過原油,并且進口差額每年都在950億美元以上。其中,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高達3770億塊,同比增長了10.1%;進口額為2601億美元,相當于17561億元,同比增長了14.6%。


      有業內人士表示,持續且高比例的海外芯片進口意味著我國電子產品制造業始終處于國外企業控制之下,很難再打破壟斷。且國內工業一旦用上“外國芯”將會形成長期依賴,在計算機、互聯網以及物聯網等方面將難以實現超越。而且由于“受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核心技術等原因的影響,我國芯片行業一直都處于低利潤、發展慢的狀態,甚至出現了賣咖啡的利潤都比芯片高出100倍的奇怪現象。”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中國商報記者坦言。


      有媒體統計,芯片國產化概念板塊納入的上市公司數量目前有46家,在這些公司中目前營收規模最高的就是中興通訊,其后則是長電科技、納思達、太極實業、華天科技、通富微電等。不過從營收上看,除了中興通訊年度營收剛好達到千億元級別之外,其他多數公司只有幾億元、幾十億元級別,全行業凈利潤相加還不及茅臺。


      未來:人工智能或成為歷史性機遇


      目前國際上尚未形成通用的人工智能芯片,中國與其他國家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隨著AI技術不斷走進現實,AI芯片已成為芯片行業競爭的焦點。來自工信部的數據顯示,2013年-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年復合增長率為21%,約是同期全球增速的5倍左右,以芯片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行業具有強勁發展動力。在國際市場方面,據市場調研公司ReportLinker預計,到2023年,全球AI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108億美元。


      人工智能芯片已成為當前激烈的人工智能產業比拼中頗具戰略地位的一個環節,也是近兩年投向人工智能眾多資金中最為關注的領域之一,同時這也是一個正快速增長的巨大市場。國際權威基金評級機構Morningstar預測,2021年全球AI芯片市場規模有可能超過200億美元。互聯網巨頭如百度、阿里、騰訊,終端廠商如華為、大疆、海康威視,創業公司如寒武紀、地平線、深鑒等紛紛投身于AI芯片領域。


      百度副總裁、AI技術平臺體系(AIG)總負責人王海峰表示:“現在,我們正處于人工智能芯片開始發展的時期,這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們要抓住機遇,做出領先的深度學習技術和人工智能芯片來,繼續推動人工智能算法、芯片、行業標準、人才培養、應用落地等產業層面的發展,保障產業和數據安全。”


      目前國際上尚未形成通用的人工智能芯片,中國與其他國家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當前,國產芯片面對的發展前景和機遇都是歷史性的。芯片事關國防安全、信息安全等大局,在資本市場競爭方面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未來,芯片領域的發展將會更多地同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我國應抓住這個人工智能芯片發展的初期帶來的歷史性機遇。”宋清輝如是說。


      轉機:阿里助陣BAT加緊芯片產業布局


      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等BAT公司紛紛跟進,加緊國內芯片產業布局。


      發生中興事件后,率先出手的是阿里巴巴。4月20日阿里巴巴宣布,全資收購中國大陸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IPCore(知識產權核)公司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收購金額未透露。阿里巴巴CTO張建鋒表示,收購中天微系統是阿里巴巴芯片布局的重要一環。與此同時,阿里巴巴達摩院也宣布,正研發一款神經網絡芯片——Ali-NPU,該芯片將運用于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領域。此款芯片研發成功后,未來將實現AI在商業場景中的運用,提升運算效率、降低成本。


      “IPCore是基礎芯片的能力核心,進入IPCore領域是中國芯片實現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而中天微是中國大陸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IPCore公司,阿里巴巴全資收購中天微或意在打造‘中國芯’。因美國的禁令而使中興通訊休克的事件,折射出中國缺‘芯’之痛。在此背景下,BAT這類互聯網巨頭未來或會加大布局的力度。據清暉智庫統計,近兩年阿里系在芯片領域布局較多,也是BAT中布局芯片最多的一家。”宋清輝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阿里就一直較為關注芯片領域。除了中天微之外,阿里還投資了寒武紀、BarefootNetworks、深鑒、耐能(Kneron)以及翱捷科技(ASR)等5家芯片公司,其中入股中天微和投資寒武紀可以打通“處理器+操作系統+終端”的整條產業鏈。


      百度則更加鐘愛AI芯片研發。目前百度已經發布了DuerOS智慧芯片體積與賽思靈合作的FPGA加速芯片,投資的AI芯片工資包括Lightelligence。還在2016年9月設立了專門操刀投資AI項目的機構,命名為百度風投(BV)。BV投資的項目已超過30個,包括虛擬建模技術公司8i、FPGA加速技術公司Falcon等在內的多家企業。騰訊在芯片上的投資布局也較早。2016年11月,騰訊和阿里曾領投可編程芯片公司BarefootNetworks2300萬美元C輪融資。除此之外,騰訊還投資了虛擬貨幣礦機廠商比特大陸。(記者 祖爽)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人工智能迎風口 預計明年市場規模將破380億

      2016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全年超過230億元,預計2018年將達到381億元,復合增長率達26 3%。與此同時,隨著存儲、計算、虛擬現實、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交叉融合,未來十幾年后數字經濟將形成全新的產業生態。
      2017-03-22
    • 家電業掀起人工智能語音潮 仍需注重實用性

      近期,互聯網電視市場再起波瀾,小米、樂視、TCL及長虹等四大電視品牌商不約而同的發布具有語音交互功能的新款互聯網電視,將人工智能語音技術推向前臺。
      2017-05-05
    • 人工智能元年開啟 計算機視覺產業進入利潤回報期

      人工智能被普遍認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組成,人們期待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將產生變革性的影響,就像過去幾個世紀的蒸汽動力、電力以及無處不在的電腦運算能力那樣。
      2017-05-08
    • 人工智能:中國迎來"后發制人"的機遇

      當前,加快從要素驅動發展向創新驅動發展的轉變,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生態,促進人工智能在經濟社會重點領域推廣應用,打造國際領先的技術體系,是“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重要組成部分。
      2017-06-1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