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和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會高新區改革專委會主辦,佛山高新區管委會、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聯合承辦的第15期國家高新區“創新雙月談”在佛山高新區舉行。
會上,粵桂黔高鐵經濟帶高新區協同創新聯盟舉行了揭牌儀式。未來,佛山、貴陽、南寧、柳州、桂林、肇慶等6個國家高新區將通過產業資源、創新資源、整合和共享,實現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協同聯動發展。
“組建粵桂黔高鐵經濟帶高新區協同創新聯盟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科技部火炬中心副局級調研員段俊虎作總結發言時表示,未來高新區要高度重視區域合作,通過協同創新來促進區域創新資源流動;實現協同創新發展,要充分發揮政府、科研院所、企業、社會和市場的協同作用;要加強頂層設計謀劃和政策引導,主動探索形成更多更有效的區域合作新模式。
高新區協同創新邁入新階段
據了解,粵桂黔高鐵經濟帶高新區協同創新聯盟依托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大框架,以貴廣、南廣高鐵為紐帶,致力探索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創新協作發展和跨區域合作新路徑,建立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創新資源共享和產業互補的長效機制。未來,該聯盟將發揮粵桂黔高鐵經濟帶高新區的政府引導作用,搭建人才、資本、技術和產業合作交流高端平臺,推動產業資源、創新資源、整合和共享,實現粵桂黔高鐵經濟帶高新區協同聯動發展。
作為聯盟發起方之一,佛山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南海區委副書記劉濤根表示,與粵桂黔高鐵經濟帶高新區開展跨區域合作,可為佛山高新區拓展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成立粵桂黔高鐵經濟帶高新區協同創新聯盟,有利于發揮各方優勢,在科技創新方面更好地開展區域合作。”桂林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高怡松說。
柳州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彭繼軍表示,希望能夠通過粵桂黔高鐵經濟帶高新區協同創新聯盟,加強對深圳、廣州、佛山等廣東發達地區的招商引資力度,在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方面加強區域合作。
“粵桂黔高鐵經濟帶高新區協同創新聯盟的搭建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未來,會通過搭建各種聯盟,進一步加深化合作,特別是深化企業主體之間的合作,最終成為創新共同體。”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新區管理處副處長周力說。
探索區域協同新模式
近年來,國家高新區作為區域協同發展的排頭兵,在協同創新方面探索新模式新經驗。中關村作為我國第一個國家高新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發揮著創新引領和輻射帶動的重要作用。制定實施《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行動計劃》,初步形成了以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為代表的兩地共建共管園區、以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為代表的技術品牌服務輸出、以曹妃甸為代表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等園區合作建設模式。同時,中關村加強與南寧高新區的協同創新合作,放大各方優勢,實現互利共贏。
南寧高新區管委會調研員鐘新存表示,南寧高新區正積極對接中關村優質創新資源,加大對先進生產力的培育力度,同時大力提升人才培養、團隊運營、項目優化等多方面能力,力爭實現更多優質創新技術成果的落地轉化。如今,南寧高新區與中關村的深化合作已形成了一基地一園區(廣西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南寧·中關村科技園),由點到面,深度融合,共同發展的新局面。
在區域協同創新方面,深圳高新區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道路。深圳高新區服務中心副主任魏躍昆表示,深圳高新區是一個開放型高新區,自1996年成立至今,已不限定在某一固定區域,而是充分發揮示范作用,帶動深圳市的創新活力。“從10年前開始,深圳各區的14個重點園區與深圳高新區核心區進行聯動,形成了一個高新技術產業帶。”
“佛山高新區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和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建設所帶來的機遇,在加快對接廣州、深圳、香港等地創新資源的同時,努力向西南地區拓展新空間。”劉濤根表示,與此同時,佛山高新區加快鏈接國際資源,壯大傳統優勢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相關產業參與全球競爭的能力。
“不同區域間的聯系已經越來越緊密。”高怡松說,地方政府應開放心態,創造更有利的環境讓不同區域的創新資源“流動”起來,從而進一步促進地區之間、區域之間進行更深度地融合發展,實現優勢互補。
“各高新區作為區域發展的‘排頭兵’,應從匹配生態位、頂層設計、觸發機制、合作模式、合作成本和多方共贏等6個方面全面升級區域合作,積極探索區域創新合作的新模式。”長城戰略咨詢合伙人孔偉強說。(記者 李爭粉)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