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儲連續2個月小幅回升 人民幣貶值壓力減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1-10





      央行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30727.12億美元,較去年11月末增加110.15億美元,升幅為0.4%,連續兩個月增長。


      究其原因,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指出,去年年末非美元貨幣相對美元匯率小幅上升,主要國家債券價格有所上漲,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外匯儲備規模小幅回升。


      王春英表示,2018年全年來看,外匯儲備規模出現小幅波動,但總體保持穩定。在全球經濟增長分化、金融市場波動性明顯加大背景下,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幣匯率及市場預期總體穩定,跨境資金流動和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為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穩定提供了堅實基礎。


      華泰證券宏觀分析師李超認為,去年12月匯率變動估值對外匯儲備影響大概率為正向,其中美元指數下跌0.72%,歐元兌美元上升0.63%,美元兌日元下跌3.42%。與此同時,全球債券收益率小幅下行,對外匯儲備的估值影響大概率為正向。12月份5年期美債收益率單月下跌33BP至2.51%;5年期德債全月下降5BP至-0.31%;5年期日債全月下降2BP至-0.13%。


      “綜合考慮匯率和債券收益率變動,我們保守估計,去年12月份估值因素影響在200億美元以上正向影響。”李超測算。


      李超同時認為,外匯儲備連續兩個月轉正,給未來央行貨幣政策邊際寬松創造了操作空間。本月初央行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他認為,年內大概率還會有3次降準。而且,短期內我國外匯儲備企穩,會部分對沖央行降準對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影響,中長期人民幣匯率大概率維持穩定。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有關分析師表示,外儲上升主要有兩方面因素。一是投資回報因素促使外儲上升。外匯儲備中以各國的國債持倉為主,其中又以美國國債為最多。雖然,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的期限結構并不明確(去年12月份美債收益率曲線變平,投資美債長端品種獲利更多),但是考慮到美債的漲幅與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規模,去年12月份外匯儲備僅環比增加的110億美元中大部分應該是來自投資收益。


      二是匯率估值因素也使得外匯儲備有所增加。非美貨幣以美元計價升值,因此美元貶值對非美貨幣計價的資產有估值提升的作用。美元指數從去年11月末的97.1997下行至12月末的96.0741,下行幅度較大。因此,這部分也會給外匯儲備帶來提升,甚至不排除投資回報因素和匯率估值因素帶來的變動要高于110億美元的情況。


      總體而言,匯率估值因素和投資回報因素基本解釋了外儲變動。美元走勢對于央行是否干預匯市仍然非常重要。從1月第一周來看,海外股債匯各個市場都波動較大,但是美元指數仍然處于96-97的震蕩區間,預計美元繼續呈現震蕩格局。不過,美元指數在去年12月份的略微回落對于匯率的壓力減弱,穩匯率的壓力減輕,國內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更強。


      展望未來,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表示,綜合考慮美國經濟穩健增長但有下行壓力、美聯儲加息放緩、美元指數難以顯著上行等因素,預計人民幣貶值壓力明顯減輕,跨境資金流動有望保持總體平穩,但外部環境仍會對匯率和跨境資金流動造成波動。


      “我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人民幣匯率短期內有升值預期,預計外匯儲備水平將繼續保持穩定。”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稱。


      王春英指出,當前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全球經濟形勢和金融市場不確定性有所上升,但我國經濟發展擁有足夠韌性和巨大潛力,經濟長期向好的態勢不會改變,有條件抵御外部沖擊和市場波動,保持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平穩和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國內外因素綜合作用,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有望保持總體穩定。


      國家外匯局在會議部署2019年外匯管理重點工作時指出,要健全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的管理框架,市場化逆周期調節外匯市場波動,保持外匯微觀監管跨周期的穩定性、一致性和可預期性,同時,完善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保障外匯儲備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


      轉自:中國產經新聞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