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汽車出口實現較快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期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汽車出口104.1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16.8%。其中乘用車出口75.8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18.5%;商用車出口28.3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12.5%。除2018年第四季度外,汽車月度出口量均高于上年。2018年中國汽車出口增速雖然比上年有所放緩,但較快增長態勢并未改變。
中信建投證券宏觀策略分析師陳風告訴《中國貿易報》記者,"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目前成為我國汽車出口的主要目的國。受益于"一帶一路"倡議,目前我國整車出口的主要國家集中在中東、東南亞和南美等地區。"根據統計,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的汽車產品總額,整車已經占到全球出口總額的49%,零部件出口占對全球出口額的1/4。"他表示,從總體上來看,"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發展狀況差別大,市場空間也大,需求層次多,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此外,在中國目前出口海外的各類型汽車當中,新能源汽車競爭力正在迅速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無論是產量、銷售量、保有量都超過全球的50%。在全球十大新能源汽車銷售量企業排名當中,中國有四家企業上榜。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到2020年之前,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或將突破200萬輛,未來新能源汽車將成為'走出去'的新領域。"陳風說。
在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下,中國FTA戰略的深入實施一方面為汽車產業"走出去"創造了更好的貿易和投資條件,另一方面也客觀上使得中國國內車企之間的競爭進一步加劇,行業格局也因此有可能將在未來發生改變。
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80.9萬輛和2808.1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4.2%和2.8%。上半年,除2月份外其余月份銷量均高于上年同期。下半年,汽車市場連續出現負增長,全年增速下降至2.8%,累計增長率下半年持續下降。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分析認為,2018年我國汽車產業面臨較大壓力,產銷增速低于年初預計,行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增速趨緩,增幅回落。由于受到購置稅優惠政策全面退出和宏觀經濟增速回落、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以及消費信心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汽車行業在短期內仍會面臨較大的壓力。但相關分析也認為,目前我國汽車仍處于普及期,有較大的增長空間,汽車產業已經邁入品牌向上、高質量發展的增長階段。
陳風表示,近年來中國汽車產銷已進入低速增長階段,2018年甚至出現了1991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凸顯。為了緩解國內市場的競爭和產能過剩壓力,很多企業未來勢必會將出口放在更重要的戰略位置來推進,而中國汽車在出口方面實現增長對于緩解國內市場的競爭壓力將會起到重要作用。
2019年,中國的市場環境將更加開放,與"一帶一路"和FTA國家的聯系也將更為密切。陳風認為,中國在未來向這些國家的出口和投資也會進一步擴大,新能源汽車會成為汽車出口新的增長點。此外,他也表示:"中美貿易摩擦短期內對出口企業影響很大,目前雙方已經對汽車行業停止加征高關稅,2019年態勢向好,應密切關注雙方后續可能達成的經貿協議。"(記者 劉禹松)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