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22日在北京舉行。《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會上獲悉,國產北斗芯片已實現規模化應用,累計銷量突破8000萬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機天線已分別占國內市場份額30%和90%。目前已形成由北斗基礎產品、應用終端、應用系統和運營服務構成的完整產業鏈,預計至2020年,衛星導航產業的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北斗將拉動超過3000億元規模的市場份額。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在會上透露,2019年第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申請進網的手機有116款具有定位功能,其中支持北斗定位的有82款,北斗定位支持率達到70%。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著眼于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
從應用層面看,目前北斗系統已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公共安全、農林漁業、水文監測等領域。我國已經建成包括620萬輛營運車輛、3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2900余座海上導航設施在內的全球最大營運車輛動態監管系統。
我國從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用1年時間完成了北斗三號系統“10箭19星”的超高密度發射,創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的奇跡。2018年12月,北斗系統正式提供全球服務。目前北斗系統在軌衛星共38顆,其中北斗二號衛星18顆,北斗三號衛星20顆,共同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委員會主席王兆耀透露,2019年底前,我國還將發射6至8顆衛星,不斷提升系統性能;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衛星導航系統,提供更優質的服務;2035年,建成以北斗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PNT)體系。(記者 郭倩)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