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年多的調整,不少虛擬現實企業都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形成了自己的業務體系。現階段,虛擬現實企業間更多的應該是合作而不是競爭,要以開放的姿態,擁抱對方,共同促使產業生態形成。
2016年—2018年,虛擬現實經歷了兩年多的調整和陣痛,外界曾猜測虛擬現實是否已經步入“寒冬”。在近日由青亭網主辦,中國虛擬現實與可視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北京圖象圖形學學會支持的“5G元年的AR/VR變革·2019第三屆全球虛擬現實產業創新者峰會”上,業內人士表示,實際上虛擬現實從未有寒冬,虛擬現實過去兩年經歷的只是一個短期的調整期,因為過去市場對該行業的預期太高,導致行業本身虛火旺盛。
“實際上,每一項技術都有一個關鍵的成長節點,虛擬現實也不例外。相信隨著成長環境的不斷改善和市場趨于理性,虛擬現實行業將逐漸實現健康增長。”業內人士表示。
政策效應顯現 產業基地漸成規模
2019 年年初,虛擬現實行業開始呈現向上轉暖趨勢。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峰會與往屆峰會不同的是,除了AR/VR企業,還出現了很多來自投資、教育、安防、醫療、工業、和文旅等不同領域的企業身影。青亭網創始人羅賢分析認為,這說明虛擬現實正在實現從行業內到行業外的融合發展。
回顧過去兩年虛擬現實行業的發展,從國家到地方都出臺了一些支持行業發展的政策。
早在2016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就發布了《2016年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白皮書》,并且聯合國家發改委制定了《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2016-2018年)》,提出要加快虛擬現實設備的研發及產業化,提升產品功能、性能及工業設計水平,加強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的核心關鍵技術創新,支持加強新型人機交互、新型顯示器件、動態環境建模及傳感等技術研發。
2018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又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我國虛擬現實產業鏈條基本健全,在經濟社會重要行業領域的應用得到深化,建設若干個產業技術創新中心,核心關鍵技術創新取得顯著突破,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成效顯著的典型示范應用和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創建一批特色突出的虛擬現實產業創新基地,初步形成技術、產品、服務、應用協同推進的發展格局。
與此同時,我國多個城市都在大力發展虛擬現實產業基地或產業園,成都、貴陽、長沙等地都各自推出了產業政策。
比如,2016年10月,北京市石景山區政府聯合中關村管委會出臺北京市首個促進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關于促進中關村虛擬現實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同年,石景山區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在北京建設中關村虛擬現實產業園,并以園區為載體、以品牌為導向,通過精準市場宣傳、綠色通道服務等方式,培養和吸引了一批行業核心人才和優秀企業。
目前,我國已形成十多個虛擬現實產業基地,青島的VR/AR產業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成都的中國西部虛擬現實產業園、深圳的虛擬現實創客孵化基地、合肥VR小鎮等都已初具規模。其中,經過兩年時間的發展,中關村虛擬現實產業園已集聚VR/AR/MR企業100余家,業務涉及硬件研發、內容制作、軟件開發、平臺建設、行業應用等領域,涵蓋行業全產業鏈,初步形成集聚效應。目前,先期園區一批創新能力突出的項目已成功轉化,如,耐德佳自主研發的AR智能眼鏡NED+GLASS X2入選北京市新技術新產品名單,并服務于平昌冬奧會《北京八分鐘》拍攝。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無線產業發展部總裁朱成表示:“VR、AR的誕生,給人們帶來立體、全方位的互動體驗。未來全息時代,也許不再需要手機,體驗將變得更加科幻。今天的AR/VR企業已經站在風口上,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
5G即將到來 為VR/AR行業帶來機遇
產業基地初具規模、市場逐漸回暖、出現融合發展……這是否意味著虛擬現實行業發展已經成熟?
羅賢對此表示:“虛擬現實行業只是剛剛萌芽,我們現在有了企業,但并未形成產業,更談不上形成產業鏈,可以講,萬里長征只是走出了前一百步,還需要業界同行去做更多努力。”
行業發展初期,企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聯想新視界副總裁楊楠結合公司自身發展闡述了虛擬現實行業初期發展的不易。
“我們從2014年智能眼鏡入手,開始進入虛擬現實行業,一直到現在五年過去了,其實跟大部分虛擬現實行業同行一樣,我們也經歷了很多‘坑’。”楊楠表示,聯想新視界從純粹做硬件開始,后來發現硬件做出來以后沒有市場。因為當時To C市場完全不成熟,To B市場內容供應鏈又不支持。“怎么辦?只能擼起袖子自己做。”
“有了眼鏡硬件,我們還要準備方案。客戶說對安防感興趣,我們就做視頻通訊加眼鏡,再加行業應用,但事實告訴我們遠遠不夠,因為我們對安防缺乏了解。所以跟所有的同行一樣,當時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因此,2017年,經過嚴肅的頭腦風暴之后,我們把聯想的傳統優勢和自己擁有的東西結合起來,確定了兩大方向:AR工業的智能制造和視覺展示。”楊楠表示。
“雖然行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但我們也欣喜地看到,經過兩年多的調整,不少虛擬現實企業都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形成了自己的業務體系。”羅賢說。
“回顧過去幾年的VR、AR的興起,十分不易,展望未來,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但是回望過去可以看到,產品越做越好、越做越輕薄。”高通XR業務中國區負責人郭鵬表示。
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5G云VR項目負責人李可認為,5G的到來,將為以AR、VR為代表的大視頻應用帶來機遇。他表示:“以AR、VR為代表的大視頻是率先成熟、率先落地的5G應用之一。同時,AR、VR作為一種顯示方面的新技術,它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和更多的行業相結合,衍生出新的業務。過去幾年,我們看到業界陸續出現了很多成熟、精彩的業務,比如VR工業教育培訓業務,相信未來,隨著5G網絡和AR、VR技術的成熟,肯定還會有更多的精彩業務涌現出來。”
“現階段,虛擬現實企業間更多的應該是合作而不是競爭,要以開放的姿態,擁抱對方,共同促使產業生態形成。”縱觀當下及未來虛擬現實行業的發展,羅賢如此表示。(記者 崔彩鳳)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