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主要經濟運行指標中,固定資產投資是惟一亮點,其中油氣投資尤為搶眼。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信息與市場部副主任范敏表示,今年以來,我國油氣開采生產不斷加快,前5個月油氣勘探投資同比增長達49.6%。
今年以來,面對錯綜復雜、壓力加大的國內外環境,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總體承壓運行,但行業生產仍呈現出一定的韌性。根據分析,三季度國內石化市場有望好轉,四季度壓力大于三季度,但下半年整體市場將好于上半年。
原油產量實現正增長
“過去幾年,國內油氣產量呈下滑趨勢,油氣對外依存度上升過快。為此,一定要扭轉這一趨勢。今年前5個月,經過幾大油企的努力,原油產量終于實現正增長。”范敏說。
當前,我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下游市場化進展有序,為了促進油氣行業健康快速發展,油氣上游的勘探開發正逐步實現勘探主體多元化。一方面,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等互簽協議,加強油氣勘探開發領域的合作。另一方面,國家取消了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限于合資、合作的限制,將2018年版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試點的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等開放措施推向全國。數據顯示,1~5月份,全國原油產量達到7928.9萬噸,同比增長0.7%,2018年同期為同比下降2%。
隨著國內油氣服務市場需求持續回暖,我國油氣進口增速則在降低。前5個月,我國進口原油2.05億噸,同比增長7.7%,增速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其中,5月份進口原油4023萬噸,同比增長3%,增速較4月份回落7.8個百分點。
上半年,國際原油走勢大幅波動。其中1~4月份,國際油價震蕩上行,漲幅顯著,5~6月份國際油價寬幅下跌。據分析,上半年OPEC主被動減產力度較強,供給端超預期收縮支撐一季度原油價格上行,但貿易紛爭持續,需求疲弱,導致二季度油價大幅下行。同時,國內成品油市場整體走勢分化,汽油市場表現持續低迷呈現震蕩下行,而柴油市場表現相對堅挺,成交重心不斷上移。由于柴油社會庫存偏低,投機商入市操作意愿較為明顯,引發市場補貨浪潮。
柴油市場受到工業轉型升級以及結構調整等大經濟周期惡化的影響,柴油消費量持續下降。但由于受到出口增加以及產量下滑的提振,供需面有所改善,柴油價格上半年觸底反彈,市場成交逐步回穩。據統計,1~5月份,全國累計柴油出口量在991萬噸,同比增長16.2%。1~5月份,全國柴油產量為6774.3萬噸,同比下降7.6%。
化工類期貨成交量大幅增長
上半年,我國化工市場呈現一季度高位盤整、二季度快速回落的態勢。由于中美貿易摩擦升溫及安全環保檢查,使得市場需求受到抑制,從而打壓走勢。盡管如此,1~5月,我國化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增速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化工行業用電量1835億千瓦時,仍同比增長1.5%;化工原料類購進價格指數分別為98.4、97.7、97.6、97.2、96.5,同比分別下降1.6%、2.5%、2.4%、2.8%、3.5%。
但是,從6月份開始,受原油走高等因素的影響,化工市場出現反彈。 “比較來看,今年以來,有機原料 (乙烯)及合成材料產量增速相對較高,前幾年輪胎、燒堿、電石、甲醇和化肥等去產能的重點產品增速較低,這種狀況對市場產生了一定影響。”范敏說。
我國經濟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階段,經濟質量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會釋放出更強勁的市場活力和動能。上半年,我國期貨市場收益較好的市場為股指期貨市場、化工品市場和農產品市場。從板塊上來看,1~5月份,化工板塊、黑色金屬板塊、有色金屬板塊及股指期貨事件驅動屬性較強,合計貢獻了大約80%的贏利。其中5月份,受原油價格大幅波動和產業鏈去產能的影響,化工類產品成交量大幅增長。
下半年市場將好于上半年
下半年,國際原油受到歐佩克減產的提振觸底反彈,帶動柴油價格收高,但是汽油表現相對疲弱。同時,國內成品油供需端繼續趨弱,國內油氣項目集中投產后資源供應量將在三季度出現明顯增長。因為柴油汽油生產比例較低,汽油供應或將出現爆發式增長,繼續利空施壓汽油價格,汽油供需矛盾加重。而柴油市場三季度剛需預期回落,供需端壓力或將增加,但是考慮到成本因素以及原油支撐,預計回落空間有限。
不過,受環保治理和危化品搬遷改造影響,近幾年不少小化工企業關停,加之安全事故增多,一些精細化工中間體原料供應減少,對下游合成企業生產經營帶來較大影響,化工行業時常面臨復雜的外界環境。比如,上有宏觀經濟的波動與政策的沖擊,如貿易摩擦、保護主義等;下有市場的激浪,如能源與化工品價格、匯率波動等;后有環保與可持續發展壓力,如禁塑令、低碳經濟、再生能源和先進材料替代等;內有工程與技術的挑戰,如重資產項目建設、全流程打通與平穩安全開車、高精尖催化劑研發等。
復雜的環境帶來復雜的投資決策,使得化工行業的產能增長往往不能精準匹配市場需求變化,進一步導致化工周期往往難以精準預測。正因如此,化工企業的新項目投資應更加注重自身競爭優勢的合理外延,以確保行業低迷可存活、行業景氣可最大受益。
范敏認為, “三季度國內石化市場有望好轉,四季度壓力要大于三季度,但下半年整體市場將好于上半年。石化行業效益在2018年下半年特別是四季度明顯轉頭下降,從而形成低基數的情況下,今年下半年石化效益有望降幅收窄”。(記者 孟凡君)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