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夜市的一碗小面到24小時書店的溫暖燈光,百姓的“夜生活”是城市活力的象征。日益繁榮的“夜經濟”正在成為中國經濟新興活力源。
從改革開放之初的小吃街、夜排檔,到如今社交休閑、文化地標打卡、體育健身的日益流行,越來越多的“夜經濟”新業態在崛起。
今年上半年,中國消費升級態勢明顯,服務性消費持續擴大,在全部居民最終消費支出中,服務消費占比接近一半。統計顯示,以服務消費為主要內容的“夜經濟”在城市GDP中所占比重不斷加大, 發展迅猛。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等城市的夜間消費約占全天消費額的一半, 并逐步上升。
“夜經濟”不僅成為城市消費的“新藍海”,更為城市發展帶來諸多產業發展機會。
從2011年開始舉辦的廣州國際燈光節,在全球首屈一指。去年廣州國際燈光節向百姓送出百萬張免費門票,10分鐘內全部被“秒殺”。
“通過聲光電創意文化讓城市有藝術地亮起來。”廣東演藝設備行業商會會長王銳祥介紹,政府出政策、出場地,企業投資招商、百姓免費看燈光秀。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許光建認為,未來,“夜經濟”在文化、旅游、娛樂、影視、會展等業態有更大發展和探索空間,產業發展將增加就業崗位、提高經濟收入,助力新型城市化發展。(記者 趙文君、王立彬、魏玉坤)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