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2017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指導推動今年全國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在信息公開、政策解讀、回應關切、制度機制建設、公眾參與等方面提出了新思路,新要求。
據了解,作為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國務院辦公廳連續6年印發年度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和要點,突出問題導向,推動多個公共領域信息公開。專家學者表示,細化提出政務公開工作的具體任務,推動抓好工作落實,將為全面深化政務公開提供有效抓手,有助于大幅提升政務公開規范化、標準化水平。
公開內容“給力” 多個領域首次納入公開范圍
對比往年工作要點發現,今年不少領域首次被納入公開范圍。例如,今年強調推進“放管服”改革、國資國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等方面的信息公開。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漢華指出,將政務公開與調結構、穩增長、促改革等銜接,體現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銜接,這是政務公開工作的一個重大變化。將政務公開和信息公開整合在一起,是推進政府政務公開工作的重要思路。
今年《要點》主要包括6部分內容:以政務公開助力穩增長、以政務公開助力促改革、以政務公開助力調結構、以政務公開助力惠民生、以政務公開助力防風險、增強政務公開實效。
“目標非常明確,確定了2017年政務公開的中心工作。”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姜明安指出,此次《要點》要求精細化,將工作分為詳細清單,政府定價指導價清單、審批清單、許可清單等。“公開的內容和范圍也非常詳細,要求明確,一目了然。”
打出措施“組合拳” 管好用好政務新媒體
針對政務公開實踐中的難點問題,《要點》提出了有力的促進和保障措施。在姜明安看來,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一是劃定“五公開”的范圍,對涉及公眾利益、需要社會廣泛知曉的電視電話會議,要積極通過網絡、新媒體直播;二是主要負責人帶頭解讀重要政策措施,當好“第一解讀人”;三是加強公開平臺建設,門戶網站每月進行抽查,整改停辦僵尸網站;四是收到問題后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答復。
從“更好發揮媒體作用”變為“管好用好政務新媒體”,《要點》首次提出對新媒體的要求,明確開辦主體責任,健全內容發布審核機制,強化互動和服務功能。
“這幾年政府對于新媒體的應用上讓人眼前一亮,包括國務院的APP,每年一些重大舉措,還有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都是通過新媒體圖文并茂、人們喜聞樂見方式進行推介。”周漢華說。
周漢華認為,這是網絡時代政府管理創新的一個必然要求,讓政府的信息和聲音通過新媒體送達,使政策更容易被理解,讓老百姓看得到、聽得懂、能監督。“實現信息公開、政策解讀等政務公開工作和新媒體結合是必然趨勢。”
強化落實“路線圖” 細化具體方案強化督查評估
今年的政府信息公開要點已敲定,能否落實是關鍵。記者注意到,《要點》中的任務分工明確,指定了牽頭落實單位,細化了落實舉措。要求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或工作安排,又強化考核督查評估。
《要點》提出,加強督查評估,將政務公開納入績效考核體系,無績效考核體系的國務院部門,年內要建立政務公開專項考核機制。周漢華表示,劃定考核紅線,強調了“機制”對績效考核的保障,為政務公開工作進一步法治化、規范化奠定基礎。
在信息公開領域引入第三方評估的機制,也是推進政府信息公開落實的重要環節。事實上,政府部門早在2014年開始就已“試水”引入第三方評估和“曬成績單”的大眾評估。今年再次提出,適時對落實情況進行督查,組織開展第三方評估。(李警銳 張琪昭)
轉自:人民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