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審計署網站,中央審計委員會辦公室、審計署6月28日聯合印發《“十四五”國家審計工作發展規劃》(下稱規劃)。
規劃提出,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審計機關要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
關于風險,規劃提出要進行以下方面的審計:
政府債務審計: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部署,重點關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控、隱性債務化解和地方政府債券資金使用績效等情況,推動健全政府債務管理制度,遏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穩妥化解存量,提高政府債券資金使用績效。
國有企業資產負債損益審計:圍繞國有企業資產負債損益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重點關注國有企業重大投資項目、資產處置以及風險防控等情況,促進企業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和會計信息質量,提高經營管理績效和國有資產(資本)保值增值。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情況審計:圍繞統籌發展與安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持續關注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金融機構、金融市場以及跨機構、跨市場的風險狀況,促進健全金融風險防控、預警、處置、問責的制度體系,維護金融市場健康平穩運行。
金融監管部門職能履行情況審計,圍繞金融監管部門職能履行,重點關注利率市場化改革和貨幣政策執行效果,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宏觀及微觀審慎監管的框架、措施和規則的制定和執行,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等情況,促進健全金融監管制度,提升金融監管效能,推動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
金融機構經營管理情況審計,圍繞金融機構資產負債損益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重點關注金融機構資產質量、經營管理、風險防控、公司治理及內部管控等情況,促進金融機構完善公司治理,依法合規經營,增強競爭能力。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情況審計,圍繞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開放,重點關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情況,促進信貸結構優化、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金融普惠性,推動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社會保險基金審計,圍繞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基金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相關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重點關注社會保險基金籌集使用和運行風險。
轉自:21世紀經濟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