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動作不斷,5日剛發布《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6日印發《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整理了十大要點內容。
1、增強香港同胞對祖國的向心力
開發建設前海合作區是支持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粵港澳合作水平、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對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增強香港同胞對祖國的向心力具有重要意義。
2、發展目標
到2025年,建立健全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高端要素集聚、輻射作用突出的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多輪驅動的創新體系成效突出,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引擎作用日益彰顯。
到2035年,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營商環境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建立健全與港澳產業協同聯動、市場互聯互通、創新驅動支撐的發展模式,建成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強、創新策源能力強、協同發展帶動能力強的高質量發展引擎,改革創新經驗得到廣泛推廣。
3、面積擴至8倍
前海合作區總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擴展至120.56平方公里。
進一步擴展至以下區域:南側毗鄰的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區22.89平方公里;
北側毗鄰的會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區29.36平方公里,
機場及周邊片區30.07平方公里,
寶安中心區及大鏟灣片區23.32平方公里。
4、推進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
培育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的金融業態,積極穩妥推進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產品和金融監管創新,為消費、投資、貿易、科技創新等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服務。
在深圳前海灣保稅港區整合優化為綜合保稅區基礎上,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規范發展離岸貿易。
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促進“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服務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
5、加快科技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聚焦人工智能、健康醫療、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物聯網、能源新材料等港澳優勢領域,大力發展粵港澳合作的新型研發機構,創新科技合作管理體制,促進港澳和內地創新鏈對接聯通,推動科技成果向技術標準轉化。
積極引進創投機構、科技基金、研發機構。
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6、用好深圳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相關政策
加快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改革試點,加強國有資本市場化專業化運作能力,深入落實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原則,維護國有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和經營自主權,切實增強前海合作區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7、推進與港澳跨境政務服務便利化
研究加強在交通、通信、信息、支付等領域與港澳標準和規則銜接。為港澳青年在前海合作區學習、工作、居留、生活、創業、就業等提供便利。
8、深化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
在不危害國家安全、風險可控前提下,在內地與香港、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框架內,支持前海合作區對港澳擴大服務領域開放。
9、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
提升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功能,支持將國家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在前海合作區落地實施,在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人民幣跨境使用、外匯管理便利化等領域先行先試。
開展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試點,為市場主體提供優質、安全、高效的銀行賬戶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開展跨境證券投資等業務。
10、高水平參與國際合作
健全投資保險、政策性擔保、涉外法律服務等海外投資保障機制,充分利用香港全面與國際接軌的專業服務,支持前海合作區企業走出去。加強與國際港口和自由貿易園區合作,建設跨境貿易大數據平臺,推動境內外口岸數據互聯、單證互認、監管互助互認,開展雙多邊投資貿易便利化合作。
轉自:中國基金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