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國家經貿往來日益密切,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加深。雙方經貿合作機制逐漸完善,不斷取得新進展、涌現新活力。展望未來,中國東盟經貿合作前景可期,為區域經濟加速發展增添新動能。
八方來桂共赴會
以“共享陸海新通道新機遇 共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第18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東博會)10日在廣西南寧開幕。
東盟秘書長林玉輝表示,東博會的舉辦為中國與東盟加強貿易和投資合作提供重要平臺,為未來雙方關系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相較于往屆,本屆展會規模進一步擴大,參展海外客商數量上升,其中東盟國家參展企業超過200家。
長期以來,東博會緊扣雙方關系發展進程,有效促進“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經濟發展戰略對接。數字經濟與電子商務、5G技術與云計算等領域正成為東博會關注焦點,推動形成雙邊合作新亮點。
林玉輝認為,中國與東盟加強數字化互聯互通有利于區域經濟保持活力與競爭力。中國致力于多領域推動貿易和人文交流的經驗使東盟國家受益良多,未來雙方將在金融科技、數字化轉型等領域合作開辟全新局面。
且歌且行三十載
2021年,恰逢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30年來,中國與東盟貿易規模擴大85倍,雙方在多領域投資合作穩步拓展,互聯互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合作不斷加速,區域經濟融合日益加深。
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署理總會長吳逸平表示,中國東盟對話關系促進區域內經貿往來,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為跨國企業提供巨大商機和發展機遇,符合雙方共同愿景。
《菲律賓星報》專欄作家李天榮說,過去30年,中國和東盟國家經貿關系經歷飛躍式提升。30年對話與合作,讓雙方構建起理解和互信,使得該區域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區域之一。
30年來,從磋商伙伴和全面對話伙伴到“面向21世紀的睦鄰互信伙伴關系”,再到“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伙伴關系”,雙方合作關系不斷深化,合作領域不斷拓展。
印度尼西亞大學國際問題專家肖夫萬·喬魯扎德表示,從長遠來看,中國與東盟日益密切的經貿合作將為東盟經濟發展與社會治理帶來積極影響,也為國際社會提供卓有成效的多邊合作范例。
泰國開泰銀行高級副總裁蔡偉才表示,中國與東盟多年合作的成功經驗表明,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取長補短、合作共榮乃區域繁榮之可取之道。
奮楫揚帆啟新程
中國已連續多年保持東盟最大貿易伙伴地位,去年雙方歷史性地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東盟進出口總值達2.6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8%。
新加坡南洋學會會長許振義表示,東盟與中國在多領域存在互補優勢,具有巨大合作空間。東盟國家中產階級崛起為商品提供潛在消費市場,在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經濟以及工業制造等領域具有投資潛質。
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建設、《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簽署等豐碩成果彰顯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正釋放乘數效用,不斷創造新優勢、共享新機遇。
柬埔寨貝爾泰國際大學教授約瑟夫·馬修斯說,中國正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舉措促進區域經貿往來與互聯互通發展,為東盟國家商品敞開中國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相信未來中國與東盟經貿關系將開啟新篇章,以更快速度邁上新臺階。
緬甸仰光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欽瑪瑪妙表示,中國與東盟各層次對話和互動頻繁,東盟國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大力支持東盟倡導的地區框架和機制。未來,雙方關系將更加密切,走向更加光明未來。
以互利互信為槳,以共贏合作為帆,中國東盟經貿合作“巨輪”正開啟新征程。面向未來,中國與東盟將攜手世界共繪發展與機遇的新篇章。(記者:王嘉偉 趙曼君 辛睿 參與記者:潘強、黃耀滕、胡佳麗、林昊、劉鍇、閆潔、汪奧娜、蔡蜀亞、毛鵬飛、張東強、王文博、黃浩銘、宋宇)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